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 第737节
姚古听了焦安节之言,如同被浇了一盆冷水,浑身的热血和勇气都被浇灭了。
是呀,当年西军第一名将刘法老将军可不就是被逼出战,中了西夏军的埋伏,导致全军覆灭的么?
倘若完颜宗翰真的率领主力南下了,并在前方布下口袋阵,自己手中这几万人马可就危险了。
姚古胆气已丧,但口中还是说道:“焦安节,我军若是失期,种师中的秦凤军怎生是好?张灏的汾州军又怎生是好?”
焦安节答道:“大帅,我军能够发现金军异常,种老将军和张灏将军也一定能够发现金军并未退兵。
末将以为,他们二人也未必进军榆次。不如再派人与二位将军联络,协同三军作战?”
第九百一十七章 杨志的谋略
姚古听了焦安节的回报后,决定放慢进军速度,同时派遣使者与寿阳和汾州方向的两支友军联系,稳打稳扎的逼近太原,免得掉进金军的陷阱。
此时姚古也未料到种师中会不顾一切的轻装突进,已经率领主力杀到了榆次城下。
在姚古军放缓了进军速度时,他的西面,汾州张灏军也在文水县境内停下了脚步。
因为,在张灏军的前方,完颜银术可军挡住了去路。
要说在大宋朝廷派出的这三支解围援军中,理应是张灏军最积极才是。
因为困守太原城五个多月的太原知府张孝纯正是张灏的父亲。张灏当然想击退金军,解太原府之围。
如此一来,可谓忠孝两全,必能让张灏扬名天下。
然而,张灏却是一个没有将才的人,虽手握十万军马,却不敢勇往直前,而是跟着友军姚古亦步亦趋,甚至比姚古军的进军速度更慢。
当发现金军阻道时,张灏如临大敌,立刻命令全军停止前进,小心戒备。
与此同时,张灏也派人前往姚古军,向姚古询问下一步作战计划。
因此,距离榆次更近的姚古军和张灏军都磨磨蹭蹭,不能如约赶到榆次会师,反是从河北井陉翻山越岭而来的种师中军先期抵达了目的地。
杀熊岭上,鲁智深、杨志、郭盛、曹正四将领着五千步军翻山越岭,正在急速向榆次县逼近。
杨志本就是这河东太原府人,此番回到家乡作战,更是谙熟地理,如鱼得水。
为了与姚古、张灏二军会师,种师中并未让逼近太原府城的先锋鲁智深军直接杀到城下,而是让他们改道南下,赶到榆次县城。
鲁智深与杨志这支军队是以二龙山的山贼强盗为骨干组建起来的,不仅对鲁智深与杨志二位大哥极为忠诚,而且特别擅长于山地作战和行军。
在杨志的带领下,众人顺利地翻越了杀熊岭,出现在榆次县城东北十里外的一个山岗上。
“二位哥哥,那山下怎的有这么多篝火?”
曹正突然指着山下说道。
鲁智深与杨志定睛一看,果然影影绰绰望见了一座小城的黑影。
在小城外,果然星星点点的有许多篝火。
杨志告诉众人,山下的小城就是榆次县。至于城外的篝火,应该是有大军在野外驻扎露营。
“小的们,快熄灭火把!山下有敌军!”
鲁智深毕竟也是行伍出身,又回归种师中军中这么久,他看那城外的篝火,就判断出是两支军队在野外对阵。
并且,居高临下的看下去,可以看出来是一支军队分散包围了另一支军队。
小种经略相公与金军交手了!
那么,哪一支军队是小种经略相公的军队呢?
随着鲁智深的一声令下,他麾下的五千人都将火把灭去,静悄悄的不敢发出声音。
这山岗距离山下的军营还有十多里地,鲁智深军又是在树林之中,或许还没有暴露踪迹。
杨志、曹正和郭盛三将听了鲁智深之言,都瞪大眼睛仔细分辨,竖起耳朵听山下的声音。
“鲁达哥哥,依洒家看,被包围的是我军,那外围的篝火是金军点的。
我军是步军为主,对敌时必须密集布阵才能战斗。
而金军是骑兵为主,大范围奔跑穿插才能发挥骑兵冲击的优势。
哥哥你看,山下平原上,那中间的一团篝火十分密集,应当是步军阵营。
而外围四周的包围圈并不严实,一团团篝火间留有可以通过的间隔。
如果外围是步军,那留下的缝隙太大了,足以让对手穿越。只有骑兵的速度可以将这些口子封上!
因此,外围那些军阵,一定是骑兵部队!”
杨志是将门出身,自幼也算是熟读兵法,很快就从山下的篝火分布中看出了端倪。
“杨志兄弟,你说的准没错!是小种经略相公被困了!众家兄弟,随洒家杀下山去,杀光那些鸟金军,救小种经略相公!”
鲁智深举起手中的大刀,对杨志等人说道。
鲁智深回归种师中军,重新做了军官后,那身和尚的装扮当然要改头换面了。因此,他的那条水磨禅杖也用不上了。
为了方便上阵杀敌,鲁智深又请军中的铁匠给自己打了一口八十斤重的长柄大刀,使起来正好趁手。
杨志见鲁智深要杀下山与金军拼命,急忙拉住他,口中说道:“哥哥且慢!如今敌情不明,我等如此冒失地杀下山去,徒然警醒了金军,只怕是于事无补。
不如我军悄然掩至山下,在树林中潜伏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