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 第686节
张觉起兵造反时,曾经出榜文鼓励被金军迁移的燕地汉人回返燕京城,说大宋朝廷会妥善安置他们。许多燕地汉人信以为真,兴冲冲地又从平州返回了燕京城。
然而,这些燕地汉人还不明白,当初出卖他们的正是大宋朝廷。
宋朝让金军强行迁移走这些富裕的燕地汉人,本就是为了无偿占有他们的土地,分给常胜军耕种。
因此,当这些人返回燕京城时,才发觉自己的土地和产业已经被常胜军将士瓜分了,自己成了一无所有的穷光蛋。
许多逃回燕京城的燕地汉人不甘心,就闹到燕山府知府衙门和雄州宣抚司衙门打官司,要求常胜军返还自己的土地和产业。
可是,郭药师的几万常胜军在燕山府举足轻重,且这些土地是朝廷赐予他们安家的,如今地都种上了,还能轻易的收回去?
燕地汉人与常胜军争夺土地的矛盾成了让大宋朝廷头痛的一件事,一时间宋徽宗君臣都无法可解。
这件事,本就是大宋朝廷对燕地汉人干的一件无耻之极的事。
若是金军将这些人顺利迁往辽东,这龌蹉事当然不会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
可是张觉在中间那么一闹,却意外地将此事的黑幕挑开了。
于是,宋徽宗只能指示燕山府知府王安中揣着明白装糊涂,将官司推到副知府郭药师那里去打。
郭药师本就是常胜军的首领,失去土地的燕地汉人还能在他那里打赢官司?
许多逃回燕京城的汉人因此变得赤贫,对朝廷怨声载道。
因为此事,同为燕山府副知府的中山府安抚使詹度因为同情失去土地的燕地汉人,与飞扬跋扈的郭药师产生了一些矛盾。
因为在政事上的争端,詹度与郭药师二人发展到在燕山府的职权之争。
大宋收回燕山府之后,朝廷任命的三位最高官员依次应该是燕山府路安抚使兼燕山府知府王安中,中山府安抚使兼同知燕山府知府詹度,最后才是常胜军节度使兼同知燕山府知府郭药师。
但郭药师坚持认为燕地防御全靠常胜军,自己应该排在詹度前面。
詹度说圣旨上自己就排在前面,圣旨的顺序是不能颠倒的。
可是郭药师掌握着数万军队,在燕地有实权,击败萧干之后更是自视甚高,并不认可詹度的说法。
大宋朝廷知道这个情况后,恐怕詹度与郭药师交恶,影响燕山府稳定,于是命任河间府知府的蔡靖与詹度交换位置,以此安抚郭药师。
第八百六十八章 制衡郭药师的高招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驾崩后,夹山的辽国天祚帝残部再次被金军打败,卢龙岭的奚国萧干势力被宋军歼灭,平州的张觉也兵败被杀,曾经对大宋北方边境安全有威胁的三股武装势力都烟消云散。
在出卖张觉人头,为完颜宗望军提供粮草后,宋、金两国的关系看上去也趋于缓和。
虽然金国还时不时的派遣使者到燕山府讨要金国逃亡到宋朝的流民,燕山府也有人不断的向北逃入金国,但在宋徽宗君臣眼中,金军入侵燕山府的危险已经消失了。
北方边疆形势暂时稳定后,大宋朝廷渐渐感到郭药师的常胜军成为了新的威胁。
郭药师的常胜军军力强盛,又占据了燕山府周边大片土地。
郭药师本人也是飞扬跋扈,不受上官王安中节制。
朝中有人在宋徽宗面前将其称为又一个安禄山,认为如任其发展,常胜军早晚会成为宋朝边境的心腹大患。
为了解决郭药师和常胜军的问题,大宋朝廷首先对郭药师采取了怀柔政策。
在王安中杀死张觉之后,为了安抚郭药师,宋徽宗以郭药师屡立战功为由,加封郭药师为太尉,对常胜军的钱粮赏赐也是一直不断,欲以此防止常胜军心生不满。
于此同时,宋徽宗听了王黼、梁师成、高俅等人的谗言,认为太尉童贯在伐燕之战中损兵折将,方才造成郭药师的常胜军在燕山府一支独大。
且太尉童贯与郭药师关系莫逆,郭药师对童贯以父辈相称。正是童贯对郭药师的纵容,才让他目无朝廷,在燕山府横行无忌。
宋徽宗听了王黼等人之言,将对郭药师的不满和赎回燕京的屈辱都怪责到太尉童贯的头上,就让人暗示童贯辞职致仕。
童贯知道自己失宠了,就乖乖的上表请求辞去河北、河东路宣抚使的职务。
宋徽宗立即准奏,解除了太尉童贯的实权。
童贯致仕后,宋徽宗又任命另一个宠信的宦官谭稹接任河北、河东路宣抚使,让他继童贯之后成为主持大宋北方前线防务的主帅。
宋徽宗将军国大事都交给宦官,实在是荒唐透顶。
童贯这个宦官好歹还在西夏边境打了十多年的仗,打得西夏称臣,得到西军的拥护,算得上知兵。
谭稹这个宦官却没有童贯的军事才能和军中威望,让他主持大宋北方的防务,也只有宋徽宗这个轻佻荒唐的皇帝才能如此任性妄为。
谭稹上任河东、河北宣抚使后,给宋徽宗上了一道折子,建议朝廷出钱粮在河东另创一支军队,用以节制燕山府的常胜军。
谭稹建议这支新组建的军队起名叫义胜军,兵员五万,驻扎在河东路北方边境靠近燕山府的各处州县及交通要冲,一方面用于制衡常胜军,另一方面可以保卫边境安全。
朝廷很快批准了谭稹的建议,命由熟悉燕山附近山川地形的代州守将李嗣本和辽国降将耿守忠筹备军队。
为了吸引北地汉儿中的精兵良将,朝廷在谭稹的要求下,特批义胜军的粮饷供应两倍于常胜军。
如此一来,待遇优厚的义胜军不仅吸引了大量燕山附近的流民积极参军,就连常胜军内的不少兵士都偷偷跑来加入义胜军。
郭药师对义胜军的建立非常恐慌,特别是自己部队军士偷偷转头投奔义胜军更让他头疼。
郭药师迫不得已,命所有士兵在脸上刺字,加上了常胜军的标记,以此来防止他们逃跑加入义胜军。
结果,此事弄得常胜军中人人抱怨,军心不稳。
对于宣抚使谭稹筹建制衡常胜军的义胜军,还故意提供两倍粮饷的做法,常胜军中以郭药师为首的将领们都大为不满。
谭稹的这个举措让常胜军诸将与朝廷愈加的离心离德了。
并且,谭稹费尽心思组建的义胜军,也没有成为对大宋朝廷忠心耿耿的一支武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