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

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 第569节


曾被天祚帝死马当活马医,任命为上京留守的萧乙薛并未能集结大军杀到临潢府城下,牵制住完颜杲的北路军。

善于逃跑保命的萧乙薛也很无奈。不是他不尽忠职守,而是草原各部如今都不怎么听他使唤了。

乌古敌烈统军司的蒙古部落早就与辽国离心离德,在长春州、泰州之战中就做壁上观,坐视金军攻克两地。

此后的浑河之战,上京临潢府之战,乌古敌烈统军司的蒙古部族军未派遣一兵一卒参战。

可以说,日渐式微的辽国已经失去了对蒙古部族的掌控,乌古敌烈统军司名存实亡。

萧乙薛面对金军的进攻,已经自顾不暇,自然无法派兵前往斡难河,恢复辽国对那里的统治权。

黑车子室韦部和阻卜部虽然与萧乙薛交好,曾经派兵支援萧乙薛。但是在连续遭遇浑河之战、临潢府之战的惨败后,这两部的青壮大量的战死,已经元气大伤。

完颜宗翰与完颜宗峻占领临潢府后,多次派出使者对黑车子室韦部和阻卜部进行安抚,这两部如今也已动摇,似乎正在步上蒙古部的后尘。

在临潢府周边招募不到部族军的萧乙薛费尽心机,也只在西北路招讨司境内拼凑了两万部族骑兵。

萧乙薛虚张声势地杀向临潢府时,被毛子廉军挡在了半道上,未能对完颜杲的北路军构成一丝威胁。

因为上京道萧乙薛军的无能为力,金军北路军从北方进入中京道后,势如破竹地连克高州、恩州及回纥城三城,击溃了沿途的辽军,兵锋直指中京大定府城。

而这时,四军大王萧干才堪堪率领援军进驻中京大定府,接过大定府守军的指挥权。

萧干望着大厅内的契丹人、奚人、汉人和渤海人诸将,亦感大为头痛。

自从耶律余睹被皇帝逼得投奔金国,耶律马哥在临潢府被金军俘虏杀害后,这中京道的辽军士气就十分低落,接近崩溃了。

若非如此,金军虽强,又怎能半月不到就连克三城,使得中京大定府北方的门户大开?

恩州及回纥城的守将几乎未做像样的抵抗,就弃城逃走了。那高州守将更是直接投降了金军向导耶律余睹。

如今城中人心惶惶,士气低落,真的能够守住大定府么?

第七百五十二章 投靠辽国的梁山好汉

此时,金军的南路军被耶律大石军阻击在锦州城外,未能对中京大定府形成夹击之势。

但是,耶律大石军也因此被金军的南路军缠住,无法再支援接应萧干。

萧干要依靠城中的守军,独自迎战金军的北路军。

萧干此番前来坐镇中京大定府,从南京道带来了三万契丹人、奚人和汉人组合而成的军队,这中京大定府也有三万契丹军,再加之从前方逃回来的一万余败军,总兵力也有七万之众。

可是,如今这些军队的将领却是意见不统一,对于是战是守,还是放弃中京大定府,都各持己见。

中京大定府原本的守军和退回来的军队士气不振,对于战胜金军失去了信心,这些军队的将领纷纷要求撤离中京大定府,退往南京道或西京道,保存辽军战力,等待东山再起。

对于中京大定府,这些将领建议坚壁清野,将带不走的粮食财物付之一炬。

他们认为,金军粮草不济,在这中京道呆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被迫撤军。如此一来,危机自解。

然而,萧干从南京析津府带来的三万生力军则是有一战之心。将领们纷纷表示领受皇命前来守卫中京大定府,岂可弃这都城于不顾?

在这些将领看来,城中有七万大军之众,已经超过了金军的数量,兼且占据地利,以逸待劳之下,定可挫败金军于城下。

甚至于还有几个激进的将领认为金军前锋的兵力并不多,辽军应该主动出击,一举歼灭金军前锋,给猖狂的敌军当头一棒。

几派将领争执不下,都将目光投向了主将萧干。

萧干心头叹息一声,对天祚帝耶律延禧颇为失望。

若是皇帝听从群臣的建言,率领辽军主力驰援中京大定府,这城中军民的士气一定会大振,未尝不可与金军一战。

可是,皇帝躲在后方的南京析津府,毫无进取之心,也难怪这中京道的守军没有士气了。

皇帝带头逃跑避战,又怎能指望这里的守军为国尽忠?

对于从前方败退回来的辽军,萧干本可斩杀几个将领立威。然而深思熟虑之后,萧干还是放弃了杀鸡儆猴的做法。

因为,天祚帝耶律延禧和东北路都统,上京留守萧乙薛都是一退再退,对于这些将领,又怎能苛责?

对于四军大王萧干而言,他不选择杀人立威,还有一个说不出口的原因。

对于能否战胜金军,守住这中京大定府,萧干自己也心中无数。

今日他随意斩杀败逃回来的将领,那么异日自己放弃中京大定府时,会不会被以同意的理由斩杀?

身为辽国名将,奚人的英雄,手握七万大军的萧干也干不出弃城而逃的勾当。

见众将都望向自己,萧干将目光投向了坐在下首的几个汉军将领。

这几个将领是南京析津府的参知政事李处温推荐给自己的,都是积极主战派。李处温说他们是来自宋国的奇人异士,可与金军一战。

不如,就让他们领军出战,与金军的前锋较量一下,试探一下金军的战力?

想到这里,萧干环顾厅内诸将,双目圆瞪,开口说道:“我契丹纵横天下数百年,击败了多少强敌。今日难道我大辽的勇士都死绝了么?

也罢,本王从南京带来几个宋国的勇士,他们可是不惧与金军一战!

本王决定了,就让他们领兵迎战金军的前锋。

晁盖将军、董平将军何在?”

“末将在此!”

两个高大威猛的武将越众而出,抱拳应道。

这二人不是别人,正是在大宋境内立足不稳,沿着太行山一路向北逃到辽国境内的“托塔天王”晁盖与“双枪将”董平。
首节 上一节 569/9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重生大唐当奶爸

下一篇:互金巨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