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清朝当皇帝 第854节
寒冷天气似乎并没有降临到这头老狐狸的身上,他额头上涔涔留下的汗水,足以显示他现在是如何的炎热。而作为他的对头,像伏罗西洛夫、莫洛托夫一干人虽然也是面容变色,但是在眼神中多少都有些幸灾乐祸的意思。
斯大林为何会怒?贝利亚又为何如此惊慌失措?其中原因就都出自今天刚刚出版的《真理报》。
这份在全苏联行量最大的报纸今天也就是10月12号的头版头条的位置上布了一则消息,整篇报道洋洋洒洒数万字,整整占去了这一期《真理报》的一个半版面。除了头半部分是对苏联建国以来的的发展具体阶段的回顾总结之外,其余部分基本上都是歌功颂德的分析、评论。笔者的措辞很华丽,将斯大林同志所领导的政府和军队的英明神武夸赞的是上天入地、无所不及,尤其是文章最后更是把直接伟大领袖斯大林同志狠狠地夸赞了一番。
原本像这样一篇报道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引来斯大林的愤怒的,而且的确斯大林的愤怒也不是来自于这篇报道。
掀过头版的一篇看第二版的第一则报道,报道的题目是“卫国战争中,危机四伏中的列宁格勒如何破冰”。报道的大致内容就是说,在卫国战争中,就在苏军在中路地区展开布良斯克战役的同时,北路德军已经以势如破竹之势击溃了西北方面军和波罗的海方面军的抵抗,直接进抵苏联波罗的海沿岸重要城市列宁格勒城下。与此同时,芬兰军团也击溃了负责抵御的苏军防线,从西北方向上包抄到了列宁格勒城下。两路德军已经构成了对整个列宁格勒的合围,被围困在列宁格勒城内的苏军和民众都面临着极大的困难饥饿、弹药缺乏,将会使他们的抵抗斗争难上加难……但是这则消息用大篇幅回顾了纳粹德军的战术如何先进,列宁格勒面临的困难有多艰巨,最后说到苏联人民抗击侵略的篇幅却很少。
这一则消息的公布,让斯大林多少有些不快,以往像这一类可能会影响到国民斗志的新闻消息,都是不被允许发放的,可是这次《真理报》犯禁了。
更离谱的是第四版历史问题讨论版的一则报道题目叫“从法西斯的闪电战看图哈切夫斯基的军事理念”。这篇报道通过对二战德国法西斯闪电战战术策略和战场推进方式的详实分析作为开篇,然后通过这些分析一一去比照图哈切夫斯基曾经提出、并致力实施的军事新科技改革。同时报道还详细阐述了早在近十年前图哈切夫斯基就曾经提到过的一个未来战争理念——“未来的战争将会也必然会是摩托化、机械化、空战、化学战相结合的快战争新科技、新的军事技术将在战争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当年图哈切夫斯基的这项理论受到了大多数人的质疑,但文章却通过苏德战争的典型事例,告诉人们当初图哈切夫斯基的战争理论是多么的正确、多么的具有先导性。
这篇文章是由一个署名为“21世纪先导”的不知名作者投递的,文章的词锋虽然不算犀利,甚至言词都不怎么优美,但是作者显然很具备战争的全局观念,而且对战事的展观察入微。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似乎对关于图哈切夫斯基的一切都知道得非常清楚详细,他在文中甚至能够一一列出图哈切夫斯基本人参加革命的具体时间、曾经主持过的每一场战斗、提议过的每一项军事改革内容等等。
这篇极具针对性的文章,毫无疑问是旨在褒扬已经被定性为“间谍”、“国家叛徒”的图哈切夫斯基正名,至少也是在有意的宣扬他的军事理念。
这篇文章的出现令斯大林大为震怒,他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莫洛托夫狠狠地批了一顿,毕竟这个家伙现在是《真理报》的主编。在他主管的报纸上出现了这样的文章,他必须负上不可推卸的责任。不过莫洛托夫也有自己的理由,这篇报道是后来才加上去的,那是在定版之后才从克里姆林宫转过来的稿子,因为时间仓促,再加上稿子的来源地是克里姆林宫,所以他都来不及审查就定版刊了。
莫洛托夫的言辞对斯大林来说无疑是火上浇油。克里姆林宫是什么地方?那是他的权力中心,这样的地方怎么能出岔子?如果出岔子又能出在什么地方?
必须调查必须仔细的调查,一定要查出隐藏在自己身边的祸根究竟是什么人!
斯大林的怀疑目标先锁定在瓦西里的身上,这个年轻人的城府似乎越来越深了,让人看不透,而且据贝利亚说,他曾经和那些该死的家伙们相处过一段时间,而且相处得还很融洽。
其次需要怀疑的就是贝利亚。这个家伙最近越来越让人看着不顺眼了,而且他对曾经发生的一切都知道的非常清楚……
《真理报》事件”引发的风波是强烈的,在斯莫尔尼宫会议之后的两周时间内,包括《真理报》主编莫洛托夫、中央书记处书记马林科夫、国防委员会委员伏罗西洛夫在内的一大批苏联最高组织成员受到了隔离审查。作为秘密警察的头子贝利亚本人,虽然全权负责调查这起事件,但是他也同样未能逃脱被审查的命运。
难怪斯大林会如此的大动干戈,即便是瓦西里本人也觉得这次斯大林的确是*之过急了,而且整个行动的策划也是有些地方使用的手段过激了。
那篇关于图哈切夫斯基的报道的确是出自瓦西里之手。在完成稿子之后,他通过秘密的渠道转交给了克留奇科夫。但是原本还显得很听话的克留奇科夫,在这个过程中突然出了岔子,他没有听从瓦西里的计划安排,而是擅自买通一个克里姆林宫秘书处一个叫克尔钦斯基的秘书,由此人将这篇稿子直接送去了《真理报》。
由于时间上的紧迫性,再加上送稿件的人身份特殊,所以作为苏共中央机关报的《真理报》编辑们来不及仔细思考这篇报道的影响性,就在仓促之间改掉了版面,把这篇报道排了上去。事后克留奇科夫亲自出手将克尔钦斯基灭口,所以当贝利亚安排的人找到克尔钦斯基的住所时,所能得到的仅仅是一具尸体了。
谁主沉浮:第三次世界大战(收关卷) 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暴风雨来临
克尔钦斯基的死无疑让秘密警察的调查行动暂时失去了线索,不过这样一来却换来了斯大林更加不可遏止的怒火,这位性格多疑的老狐狸很快就给这次事件定了一个性——“这是敌人的破坏,这个敌人不是托洛茨基组织的残余,就是中国或德国的间谍。”
这样一来原本应该属于新闻报道偏差的问题,就在很短的时间内转化成了苏维埃政权同敌特分子的斗争问题。
事件的性质变了打击力度,自然就要加强了打击面,自然也要变大了打击的手段,自然也同样要变得多样化了。一时间森冷恐怖的阴云弥漫在了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的上空,不过这片阴云却是在这方面长袖善舞的贝利亚同志最希望看到的。毕竟曾经*作过很多次了,再做起来轻车熟路、游刃有余。最重要的是这是打击自己政敌的最好机会。
一切都像是新的开始,一切却又都像是历史的重演。
从斯莫尔尼宫会议结束之后,暴风雨就开始酝酿。瓦西里在第一时间被圈禁起来。在他的居所周围岗哨林立、戒备森严,除了作为他未婚妻的吉尔尼洛娃,能够进来看他之外,其他闲人一律不准入内。而且据吉尔尼洛娃说,她自己现在也失去了大部分自由,出入都有人监视,什么事情都干不了,就连组建谍报队伍的事情都被迫暂停了。
吉尔尼洛娃带来的消息,令瓦西里倍感不安。他清楚的记得,当时吉尔尼洛娃的表情有多么的凝重,当然也清楚地记得,她所宣布的第一个消息有多么大的震撼力。
“马林科夫被秘密逮捕了,还被剥夺了一切党内职务,他原来的工作都交由苏斯洛夫同志暂时打理。莫洛托夫同志也被监禁了,真理报的几个主要领导也要接受审查。”
“这是阴谋,这绝对是贝利亚趁机挑起的阴谋。”当听到这些消息的时候,瓦西里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这些。自己的一番作为,似乎又给别人做嫁衣裳的嫌疑。毫无疑问,这一次贝利亚要大动干戈彻底铲除异己了。瓦西里甚至怀疑这个家伙是不是要趁这次机会把斯大林也搞掉。
这可不是瓦西里的凭空假设,它是很有可能的。现在贝利亚肯定也有了危机感,他是一个在政权争斗中摸爬滚打半辈子的人了,不可能感觉不到斯大林对他态度上的变化,更不可能不知道他自己所知道的秘密对于斯大林来说是如何的重要。在这种情况下,贝利亚作出一个冒险的决定作最后的殊死一搏,是极有可能的。
最重要的是,掌握着秘密警察队伍的贝利亚权势熏天。在如今的苏联高层,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手下的密探特工无孔不入、无处不在。从这次的情况看,他似乎还和伏罗西洛夫之间有了什么瓜葛,一个能够*控军队的秘密警察头子,能够掀起的风浪就绝对不是毛毛雨了。
“克留奇科夫,克留奇科夫!”
现在瓦西里手上唯一能够依靠的砝码,就仅仅只有一个克留奇科夫。他手上掌握着秘密警察机构中最为重要的第三局,只要他坚定地站在自己一边,将来即便贝利亚有什么轻举妄动,他也能够在其中起到一个很重要的牵制作用。
可问题就在于,克留奇科夫在面临极有可能出现的巨大变故时,会作出怎么样的选择。
这家伙胆小,但是权力欲望却很大,他永远都只能做一个可以利用但是却不能信任的角色。如果斯大林不倒或者说是贝利亚成不了苏联第一人。那瓦西里就有百分之九十的把握可以控制住他。可是现在,贝利亚要出头了,克留奇科夫还有那个胆量跟着自己吗?瓦西里没有把握一点把握也没有。
透过居所的窗子,瓦西里看着窗外走来走去的卫兵,心中的沉重感愈加明显。他不敢想象克留奇科夫变节的后果,没有了他的出面,图哈切夫斯基那些老帅就没有人去保护,老帅们以往的那些部下也没有人去联络,自己的每一项计划都无法去进行等等等等。
瓦西里终于感觉到自己整个计划的最大弱点,那就是可以依仗的势力圈太小了,那些老帅们虽然潜力很大但是他们正在落难中,什么实力都挥不出来。就一个克留奇科夫是可以用得上的。这样一来,虽然暴露的机会小了,可是可以谋划的空间也同样小了。
“怎么办?我该怎么办?”看着窗外阴云密布的天空,瓦西里一次又一次的在心里询问自己。
居所内瓦西里面对着吉尔尼洛娃表情充满了忧郁。
和他相比,吉尔尼洛娃显然要自由的多,她毕竟身份低微,如果不是因为有瓦西里未婚妻这个身份,她根本就连进入克里姆林宫的资格都没有。因此即便这一段时间,克里姆林宫内斗争残酷、阴云密布,她也并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每隔几天时间,她都能进来和瓦西里会一次面。据她自己说,她的住宅附近戒备也很宽松,没有什么身份不明的人在左右出没。
也正是因为如此,瓦西里在经过几天的反复思量之后,才下了一重大的决定——通过吉尔尼洛娃同克留奇科夫取得联系。一方面要试探一下那个小子的态度,一方面也要稳一稳他的心,布置一下今后的具体行动。
瓦西里下这个决定可是真的不容易,他的顾虑很多,先说吉尔尼洛娃虽然是他的未婚妻,但是两人之间的了解并不多。瓦西里不知道自己应不应该信任她。其次在瓦西里看来,吉尔尼洛娃是一个很单纯的女孩子,虽然她穿上了军装而且军衔也不低了,但是她毕竟是一个女人。而这次他所要进行的计划又是如此的危机重重,一个搞不好,大家最后都要被送上刑场。斯大林之前搞得那些内斗就是活生生的例子。瓦西里不希望把这个有着自己未婚妻身份同时却还很无辜的女人,牵连到这次计划中来,让她平白无故的和自己担惊受怕。
可他还有选择吗?很明显没有。除了让吉尔尼洛娃帮自己之外,他是半点选择都没有了。自从“真理报事件”以来,他失去了所有和外界联系的自由,除了吃饭以及斯大林的召见之外,他甚至一步都不能离开这个居所。在这种情况下,他似乎只有通过行动自由的吉尔尼洛娃,来和克留奇科夫通信息了。
“这里面是什么东西?”手里拿着瓦西里递给自己的信封,吉尔尼洛娃眉头微皱小声问道。
“不要问这里面是什么。”瓦西里背对着她目光看着窗外走来走去的守卫,小声说道:“你只要记住它很重要就可以了。你今天离开这里之后,一定要把它送到斯大林格勒大街74号交给一个叫娜塔莎的女人。”
“你放心吧,我不是托洛茨基组织的残余。”扭头看到吉尔尼洛娃有些狐疑的表情,瓦西里解释道:“我之所以现在不告诉你里面的内容,就是担心你会沉不住气,但是我可以向你保证,这封信无论是对这场政治斗争,还是对我们苏维埃政权的前途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一旦出了丝毫的纰漏,后果都将不堪设想。”
“不是我怀疑你。”吉尔尼洛娃犹豫了一下,然后说道:“但是我必须要搞清楚,既然这封信是如此的重要,那你为什么不直接将它交给斯大林同志或者是贝利亚同志呢?我想无论是出了什么样的事情,他们都能很好解决的。”
“我……”
“咚咚!”
瓦西里刚想要进一步的解释,突然一阵儿敲门声传来。
“嘘!”作了一个噤声的手势,瓦西里大声说道:“请进。”
“瓦西里同志。”一个卫兵走进来,看了看坐在沙中的吉尔尼洛娃,然后又看了看站在窗边的瓦西里说道:“斯大林同志请您马上过去一趟。”
斯大林为何会怒?贝利亚又为何如此惊慌失措?其中原因就都出自今天刚刚出版的《真理报》。
这份在全苏联行量最大的报纸今天也就是10月12号的头版头条的位置上布了一则消息,整篇报道洋洋洒洒数万字,整整占去了这一期《真理报》的一个半版面。除了头半部分是对苏联建国以来的的发展具体阶段的回顾总结之外,其余部分基本上都是歌功颂德的分析、评论。笔者的措辞很华丽,将斯大林同志所领导的政府和军队的英明神武夸赞的是上天入地、无所不及,尤其是文章最后更是把直接伟大领袖斯大林同志狠狠地夸赞了一番。
原本像这样一篇报道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引来斯大林的愤怒的,而且的确斯大林的愤怒也不是来自于这篇报道。
掀过头版的一篇看第二版的第一则报道,报道的题目是“卫国战争中,危机四伏中的列宁格勒如何破冰”。报道的大致内容就是说,在卫国战争中,就在苏军在中路地区展开布良斯克战役的同时,北路德军已经以势如破竹之势击溃了西北方面军和波罗的海方面军的抵抗,直接进抵苏联波罗的海沿岸重要城市列宁格勒城下。与此同时,芬兰军团也击溃了负责抵御的苏军防线,从西北方向上包抄到了列宁格勒城下。两路德军已经构成了对整个列宁格勒的合围,被围困在列宁格勒城内的苏军和民众都面临着极大的困难饥饿、弹药缺乏,将会使他们的抵抗斗争难上加难……但是这则消息用大篇幅回顾了纳粹德军的战术如何先进,列宁格勒面临的困难有多艰巨,最后说到苏联人民抗击侵略的篇幅却很少。
这一则消息的公布,让斯大林多少有些不快,以往像这一类可能会影响到国民斗志的新闻消息,都是不被允许发放的,可是这次《真理报》犯禁了。
更离谱的是第四版历史问题讨论版的一则报道题目叫“从法西斯的闪电战看图哈切夫斯基的军事理念”。这篇报道通过对二战德国法西斯闪电战战术策略和战场推进方式的详实分析作为开篇,然后通过这些分析一一去比照图哈切夫斯基曾经提出、并致力实施的军事新科技改革。同时报道还详细阐述了早在近十年前图哈切夫斯基就曾经提到过的一个未来战争理念——“未来的战争将会也必然会是摩托化、机械化、空战、化学战相结合的快战争新科技、新的军事技术将在战争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当年图哈切夫斯基的这项理论受到了大多数人的质疑,但文章却通过苏德战争的典型事例,告诉人们当初图哈切夫斯基的战争理论是多么的正确、多么的具有先导性。
这篇文章是由一个署名为“21世纪先导”的不知名作者投递的,文章的词锋虽然不算犀利,甚至言词都不怎么优美,但是作者显然很具备战争的全局观念,而且对战事的展观察入微。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似乎对关于图哈切夫斯基的一切都知道得非常清楚详细,他在文中甚至能够一一列出图哈切夫斯基本人参加革命的具体时间、曾经主持过的每一场战斗、提议过的每一项军事改革内容等等。
这篇极具针对性的文章,毫无疑问是旨在褒扬已经被定性为“间谍”、“国家叛徒”的图哈切夫斯基正名,至少也是在有意的宣扬他的军事理念。
这篇文章的出现令斯大林大为震怒,他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莫洛托夫狠狠地批了一顿,毕竟这个家伙现在是《真理报》的主编。在他主管的报纸上出现了这样的文章,他必须负上不可推卸的责任。不过莫洛托夫也有自己的理由,这篇报道是后来才加上去的,那是在定版之后才从克里姆林宫转过来的稿子,因为时间仓促,再加上稿子的来源地是克里姆林宫,所以他都来不及审查就定版刊了。
莫洛托夫的言辞对斯大林来说无疑是火上浇油。克里姆林宫是什么地方?那是他的权力中心,这样的地方怎么能出岔子?如果出岔子又能出在什么地方?
必须调查必须仔细的调查,一定要查出隐藏在自己身边的祸根究竟是什么人!
斯大林的怀疑目标先锁定在瓦西里的身上,这个年轻人的城府似乎越来越深了,让人看不透,而且据贝利亚说,他曾经和那些该死的家伙们相处过一段时间,而且相处得还很融洽。
其次需要怀疑的就是贝利亚。这个家伙最近越来越让人看着不顺眼了,而且他对曾经发生的一切都知道的非常清楚……
《真理报》事件”引发的风波是强烈的,在斯莫尔尼宫会议之后的两周时间内,包括《真理报》主编莫洛托夫、中央书记处书记马林科夫、国防委员会委员伏罗西洛夫在内的一大批苏联最高组织成员受到了隔离审查。作为秘密警察的头子贝利亚本人,虽然全权负责调查这起事件,但是他也同样未能逃脱被审查的命运。
难怪斯大林会如此的大动干戈,即便是瓦西里本人也觉得这次斯大林的确是*之过急了,而且整个行动的策划也是有些地方使用的手段过激了。
那篇关于图哈切夫斯基的报道的确是出自瓦西里之手。在完成稿子之后,他通过秘密的渠道转交给了克留奇科夫。但是原本还显得很听话的克留奇科夫,在这个过程中突然出了岔子,他没有听从瓦西里的计划安排,而是擅自买通一个克里姆林宫秘书处一个叫克尔钦斯基的秘书,由此人将这篇稿子直接送去了《真理报》。
由于时间上的紧迫性,再加上送稿件的人身份特殊,所以作为苏共中央机关报的《真理报》编辑们来不及仔细思考这篇报道的影响性,就在仓促之间改掉了版面,把这篇报道排了上去。事后克留奇科夫亲自出手将克尔钦斯基灭口,所以当贝利亚安排的人找到克尔钦斯基的住所时,所能得到的仅仅是一具尸体了。
谁主沉浮:第三次世界大战(收关卷) 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暴风雨来临
克尔钦斯基的死无疑让秘密警察的调查行动暂时失去了线索,不过这样一来却换来了斯大林更加不可遏止的怒火,这位性格多疑的老狐狸很快就给这次事件定了一个性——“这是敌人的破坏,这个敌人不是托洛茨基组织的残余,就是中国或德国的间谍。”
这样一来原本应该属于新闻报道偏差的问题,就在很短的时间内转化成了苏维埃政权同敌特分子的斗争问题。
事件的性质变了打击力度,自然就要加强了打击面,自然也要变大了打击的手段,自然也同样要变得多样化了。一时间森冷恐怖的阴云弥漫在了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的上空,不过这片阴云却是在这方面长袖善舞的贝利亚同志最希望看到的。毕竟曾经*作过很多次了,再做起来轻车熟路、游刃有余。最重要的是这是打击自己政敌的最好机会。
一切都像是新的开始,一切却又都像是历史的重演。
从斯莫尔尼宫会议结束之后,暴风雨就开始酝酿。瓦西里在第一时间被圈禁起来。在他的居所周围岗哨林立、戒备森严,除了作为他未婚妻的吉尔尼洛娃,能够进来看他之外,其他闲人一律不准入内。而且据吉尔尼洛娃说,她自己现在也失去了大部分自由,出入都有人监视,什么事情都干不了,就连组建谍报队伍的事情都被迫暂停了。
吉尔尼洛娃带来的消息,令瓦西里倍感不安。他清楚的记得,当时吉尔尼洛娃的表情有多么的凝重,当然也清楚地记得,她所宣布的第一个消息有多么大的震撼力。
“马林科夫被秘密逮捕了,还被剥夺了一切党内职务,他原来的工作都交由苏斯洛夫同志暂时打理。莫洛托夫同志也被监禁了,真理报的几个主要领导也要接受审查。”
“这是阴谋,这绝对是贝利亚趁机挑起的阴谋。”当听到这些消息的时候,瓦西里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这些。自己的一番作为,似乎又给别人做嫁衣裳的嫌疑。毫无疑问,这一次贝利亚要大动干戈彻底铲除异己了。瓦西里甚至怀疑这个家伙是不是要趁这次机会把斯大林也搞掉。
这可不是瓦西里的凭空假设,它是很有可能的。现在贝利亚肯定也有了危机感,他是一个在政权争斗中摸爬滚打半辈子的人了,不可能感觉不到斯大林对他态度上的变化,更不可能不知道他自己所知道的秘密对于斯大林来说是如何的重要。在这种情况下,贝利亚作出一个冒险的决定作最后的殊死一搏,是极有可能的。
最重要的是,掌握着秘密警察队伍的贝利亚权势熏天。在如今的苏联高层,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手下的密探特工无孔不入、无处不在。从这次的情况看,他似乎还和伏罗西洛夫之间有了什么瓜葛,一个能够*控军队的秘密警察头子,能够掀起的风浪就绝对不是毛毛雨了。
“克留奇科夫,克留奇科夫!”
现在瓦西里手上唯一能够依靠的砝码,就仅仅只有一个克留奇科夫。他手上掌握着秘密警察机构中最为重要的第三局,只要他坚定地站在自己一边,将来即便贝利亚有什么轻举妄动,他也能够在其中起到一个很重要的牵制作用。
可问题就在于,克留奇科夫在面临极有可能出现的巨大变故时,会作出怎么样的选择。
这家伙胆小,但是权力欲望却很大,他永远都只能做一个可以利用但是却不能信任的角色。如果斯大林不倒或者说是贝利亚成不了苏联第一人。那瓦西里就有百分之九十的把握可以控制住他。可是现在,贝利亚要出头了,克留奇科夫还有那个胆量跟着自己吗?瓦西里没有把握一点把握也没有。
透过居所的窗子,瓦西里看着窗外走来走去的卫兵,心中的沉重感愈加明显。他不敢想象克留奇科夫变节的后果,没有了他的出面,图哈切夫斯基那些老帅就没有人去保护,老帅们以往的那些部下也没有人去联络,自己的每一项计划都无法去进行等等等等。
瓦西里终于感觉到自己整个计划的最大弱点,那就是可以依仗的势力圈太小了,那些老帅们虽然潜力很大但是他们正在落难中,什么实力都挥不出来。就一个克留奇科夫是可以用得上的。这样一来,虽然暴露的机会小了,可是可以谋划的空间也同样小了。
“怎么办?我该怎么办?”看着窗外阴云密布的天空,瓦西里一次又一次的在心里询问自己。
居所内瓦西里面对着吉尔尼洛娃表情充满了忧郁。
和他相比,吉尔尼洛娃显然要自由的多,她毕竟身份低微,如果不是因为有瓦西里未婚妻这个身份,她根本就连进入克里姆林宫的资格都没有。因此即便这一段时间,克里姆林宫内斗争残酷、阴云密布,她也并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每隔几天时间,她都能进来和瓦西里会一次面。据她自己说,她的住宅附近戒备也很宽松,没有什么身份不明的人在左右出没。
也正是因为如此,瓦西里在经过几天的反复思量之后,才下了一重大的决定——通过吉尔尼洛娃同克留奇科夫取得联系。一方面要试探一下那个小子的态度,一方面也要稳一稳他的心,布置一下今后的具体行动。
瓦西里下这个决定可是真的不容易,他的顾虑很多,先说吉尔尼洛娃虽然是他的未婚妻,但是两人之间的了解并不多。瓦西里不知道自己应不应该信任她。其次在瓦西里看来,吉尔尼洛娃是一个很单纯的女孩子,虽然她穿上了军装而且军衔也不低了,但是她毕竟是一个女人。而这次他所要进行的计划又是如此的危机重重,一个搞不好,大家最后都要被送上刑场。斯大林之前搞得那些内斗就是活生生的例子。瓦西里不希望把这个有着自己未婚妻身份同时却还很无辜的女人,牵连到这次计划中来,让她平白无故的和自己担惊受怕。
可他还有选择吗?很明显没有。除了让吉尔尼洛娃帮自己之外,他是半点选择都没有了。自从“真理报事件”以来,他失去了所有和外界联系的自由,除了吃饭以及斯大林的召见之外,他甚至一步都不能离开这个居所。在这种情况下,他似乎只有通过行动自由的吉尔尼洛娃,来和克留奇科夫通信息了。
“这里面是什么东西?”手里拿着瓦西里递给自己的信封,吉尔尼洛娃眉头微皱小声问道。
“不要问这里面是什么。”瓦西里背对着她目光看着窗外走来走去的守卫,小声说道:“你只要记住它很重要就可以了。你今天离开这里之后,一定要把它送到斯大林格勒大街74号交给一个叫娜塔莎的女人。”
“你放心吧,我不是托洛茨基组织的残余。”扭头看到吉尔尼洛娃有些狐疑的表情,瓦西里解释道:“我之所以现在不告诉你里面的内容,就是担心你会沉不住气,但是我可以向你保证,这封信无论是对这场政治斗争,还是对我们苏维埃政权的前途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一旦出了丝毫的纰漏,后果都将不堪设想。”
“不是我怀疑你。”吉尔尼洛娃犹豫了一下,然后说道:“但是我必须要搞清楚,既然这封信是如此的重要,那你为什么不直接将它交给斯大林同志或者是贝利亚同志呢?我想无论是出了什么样的事情,他们都能很好解决的。”
“我……”
“咚咚!”
瓦西里刚想要进一步的解释,突然一阵儿敲门声传来。
“嘘!”作了一个噤声的手势,瓦西里大声说道:“请进。”
“瓦西里同志。”一个卫兵走进来,看了看坐在沙中的吉尔尼洛娃,然后又看了看站在窗边的瓦西里说道:“斯大林同志请您马上过去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