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清朝当皇帝 第83节
对于这三条经验。关绪清是十分重视的。好在从一开始。他就秉承着贵精不贵多的标准。工部名下的十几家官办企业走的都是规模化、集团化发展的道路,不仅技术和人才在国内首屈一指。而且各自都相当具有特点,像江南制造生产的产品就以精细着称,而且始终追逐国际先进的技术,而天津机器局就以粗犷、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着称,往往一个产品设计到了他们那里,便会以最简单、经济的面貌呈现出来,以光绪十一年设计的铁轨为例,江南制造局采用的是最好的螺纹钢,并采用德式接技术,其质量几乎和英、美所产的铁轨不相上下,而天津机器局用的则是最便宜的铸钢,采用的是简单的螺帽对接,同等长度,其成本不到江南制造局铁轨的三分之一,而在正常地质气候条件下,其使用寿命几乎相差不了多少。其它的诸如福建船政局专攻造船、东北机器局专攻锅炉蒸汽机等动力的研究、孙德胜专攻军火冶金方面,都各自走出了自己的一条成功之路。
另外关绪清也效仿后世的日本,把大量的资金、人力投入到购入大量法国设备的造船业上。希望能在海军这一领域领先世界。
而如何处理好技术更新和规模拓展之间的关系,维持一种良性的竞争,就需要处理好第三个问题,如何将这些深深打着官僚资本烙印的企业私有化,使他们真正回归到市场规律中来,不再是某个官员升迁的资历。生产地产品也非不计成本,只是滥竽充数。这个问题才真正急需解决却又难以解决的顽症,由于采取了后世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些办法,这个时期的官办企业并不像历史上那样虚耗无度,天怒人怨,相反在两次对外战争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关绪清清醒地知道这都是表面现象,或者可以说是治标不治本,这样的“公有制”企业本身具有很多弊端。如企业容易受到行政干预,而非市场规律的支配;企业发展的持续性不足,容易产生一朝天子一朝臣,发展方向混乱的情况;企业员工容易产生积极性不足。靠情面说话,人浮于事的情况。站在关绪清所处地地位和角度,将这些企业私有化是唯一可行可靠的长远之计。然而这势必要触动一批官僚的利益,尤其是在这些官办企业身上倾注了许多精力的洋务派官员。他们地反弹势必极其剧烈,这绝不是一句“君子不言利”可以压得下去的。
就在关绪清准备大肆发展工业,积攒“赌本”的时候,一南一北都出了问题。北边就不用多说了,俄国的频繁骚扰已经让关绪清大感头疼。而南边越南、越北两省也接连出现小规模的暴乱。
北边的俄国关绪清已经派了李鸿章去跟俄国人谈判了,坦率的讲关绪清此时心中自己都没有底,如果俄国撕毁两国最新划分的边界线,面对如狼似虎的沙俄还真没有想好到底是打还是不打。毕竟英国在印度、马来西亚的部队对刚刚被划入大清的缅甸还是窥视已久了的。
南边的情况就要简单很多,都是一些心怀故国。又不满在新政府中失去地位地前越南官员所为,规模也不过是数十人、上百人在乡村间的抢掠。在刘永福软硬兼施的打压下,现在越来越不成气候,至于前越南国王在醇亲王地严密监视下,倒是老实得很。
对于安南两省,关绪清其实并不是十分担心,一来这个地方,中国自古对其就有足够地影响力,比之西藏蒙古更有过甚,到明朝初年,这里还是中国地一个省,而安南也创下过连续六任宰相全部是来自中国的汉人,像祖籍福建地陈家就曾连续三朝担任安南的宰相;二来从文化上讲,越人没有自己的文字,用的一直是汉字,北部许多越人和广西、云南境内的百姓根本就是同祖同源,许多人都会说汉话,而南部在法国人三十多年的殖民统治下,反抗力量都消磨得差不多了,百姓对故国的认同几乎可以说是没有。而且这片土地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其基本统治制度和国内几乎如出一辙,都是采用的地方宗族制度,关绪清以这里的汉人和地方宗族作为统治基础,从他们中间选拔低级官员,从而牢牢地控制了那片土地。
逐鹿东亚 第一百零三章 埋头三年
随着中德、中美、的关系日趋密切,俄国在欧洲面对着英、法的排斥和打压,也因为与中国的官许日趋恶化遭到德国、美国的排斥。可以想象在刚刚割地、赔款后的俄国同时得罪世界上四个超级大国和一个正在高速发展的中国,日子有多么的难过。
经过几次报复性的掠夺之后,遭到了英、法、德、美的强烈谴责,并且在大清派出二十万大军分布在中俄边境线,由大清外交大臣李鸿章对俄国外交官员发布强硬的最后通牒之后。俄国终于乖乖的低下了头颅,虽然不甘心但也不得不接受被中国这个十年前还可以随便蹂躏的国家割去了大量土地的事实。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三年时间匆匆过去,历史的时针很快就来到了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夏天。
天津大沽港码头。
夏日高照,海风习习,波光中时而反射出刺眼的光芒,打在进出的货轮身上,晃得人一阵眼晕。作为京畿乃至整个华北的门户,也是最早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大沽港俨然一派欣欣向荣的崭新气象。
海岸山上,高达七层的灯塔已经耸立起来了,入港的航道也都放下了标识,青砖和洋灰砌成的小洋楼仿佛一夜间遍布了整个港区,在一横一竖的两条大街旁,各式各样的店铺鳞次节比,有中国人自己开的,也有洋人开的,货物从面粉、肥皂、洋布,到洋钉、螺帽、化肥不一而足。远处,港区的外围还在不断建设,“咚”、“咚”的打桩声不断传来,而在冒着黑烟的大沽船厂方向,又有新的厂房拔地而起,这里几乎是一天一个样子。
在港区的北面,离大沽口炮台不远的地方,是北洋舰队的军用码头。北洋舰队有专门的军港旅顺和威海,大沽口并不是它们主要的基地,但因为北洋舰队实在是清廷的一块宝贝,隔三差五的就要接受检阅,所以在大沽港留了一个简单的停泊码头。这里只是用简单的木栅栏与民用码头区分开,有时外地的船只都会停错了码头,这时也不过跟码头的胥吏通融一番也就卸了货物,不过今天北洋舰队的军用码头却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全部戒严了,港口的海面上还有蚊子炮船和鱼雷艇来回巡逻。
两艘涂着大清水师特有黝黑漆装的庞然大物静静地停泊在码头边,八门305毫米的粗壮炮管从装甲炮塔中伸出来,被水勇擦得一丝不苟的炮口反射着幽冷地光芒,显得狰狞而恐怖。这就是亚洲第一巨舰。
不远处,德国大使海因茨注视着刚刚在大沽船厂接受完检修的“济远”号和“威远”号。毫无疑问。排水量达到7400吨地两舰给人的映像是极其深刻的。海因茨虽然不是出身海军,但因为家族的原因,对舰艇地知识是极为丰富的,这样的一等重型铁甲舰。就是强大的德意志也仅仅拥有两艘,而这个一向被西方人视为蒙昧落后地国家却拥有四艘这样的军舰,据说在上次的中英战争中,清国的海军还俘获了英国两艘更加庞大的铁甲舰。真是令人不可思议。只是这样一来,清国的海军实力在东亚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强大的地步,就是在世界上也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能超过他。
可是他并不知道,在马尾船厂已经在建造中的两艘军舰一旦下水就成为全世界火力最猛的重型铁甲舰。这是关绪清倾注了全国的优秀人才和大量的金钱所打造出来的。
即便如此,海因茨还是微微产生了一些担心,这个国家恐怖的发展势头是他亲眼目睹的,一旦开启了民智,整个国家就像上了发条一般,急速向前奔跑。天津、上海、广州这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工业区的雏形,而且这种趋势正在蔓延开去,毫无疑问。这个国家将经历一场工业上地变革,尽管在公民的教育程度、社会体制上还存在着众多不足,但以其庞大的市场、丰富地自然资源和近乎奢侈的人力资源。一旦让其走上工业发展的快车道,国力必将急速膨胀,从而给世界格局带来极大的震动。
一直极力促成此事,并刚刚登上德意志帝国皇帝宝座的威廉二世当即恼羞大怒。他不顾首相俾斯麦的大力反对,派出了以两艘萨克森级铁甲舰为首的远征舰队。15000名德国士兵从本土出发,经德国在非洲的几块殖民地——多隆、喀麦隆、德属西南非洲(纳米比亚)、德属东非(坦噶尼喀),到达暹罗。
德国陆军从普鲁士时代起就是欧陆军队的典范,到普法战争中击败了法国后更是享有“天下第一”的美誉;而德国海军虽然现在还不如陆军那样强大,甚至论及总吨位,还比不上近些年力量急速上升的中国海军,但到底也是世界排名前五的海军,无论是人员素质还是舰船数量都不是只有几艘老旧鱼雷炮艇的暹罗可以抗衡的。
虽然暹罗国王拉玛五世朱拉隆功一直致力于国内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改革和积极的建设。他废除奴隶制度,兴建学校、博物馆、国立图书馆,并在国内修建了第一条铁路,发展道路系统,创办邮电局和其他现代化设施。历史上称他的执政时期为“维新时代”,实际上可说是泰国现代化的开端。而说实话,暹罗的实力也的确有很大的提升,朱拉隆功好不容易装备起来的两万多近代化陆军和一支由几艘鱼雷艇与炮舰组成的海军,起码在同时期的东南亚各国中绝对是首屈一指的。
但如果他们面对的是德国军队又另当别论了,这支陆军曾让老牌列强法国也瑟瑟发抖,海军敢在后来与英国一掰手腕的军队,绝不是暹罗军队可以抵挡的。更何况暹罗军队还要分散地防御他们的几个海港。
毫无悬念之下,德国远征军很快就攻陷了包括暹罗首都曼谷在内的数个重要城市,然而对此早有准备的朱拉隆功随即带领他的军队退往了暹罗中北部的热带雨林,和德国远征军玩起了猫捉耗子的游戏。
两年过去了,德国远征军依旧没能完全控制整个暹罗,朱拉隆功的军队就像幽灵一样攻击着德国远征军,而他背后的英国也逐渐显露出来。英国人虽然在缅甸折了锐气,而且顾及德国领导的三国同盟与俄国联起手来,不致于派兵干涉,但依旧通过出售军火给朱拉隆功的方式参与了进来。
所以,虽然前线仍不时有捷报传来,但损耗同样是惊人的。为了封锁暹罗海岸,截断英国人的援助,远征舰队需要长时间在海上巡逻,每月光耗费的煤炭就价值数万马克,而由于英国军火商大都选择从印度或孟加拉将军火偷运到暹罗在印度洋安达曼海附近的海岸,再由暹罗人自己利用马来半岛上的山区偷运到北部,所以远征舰队大多数时候是在印度洋上巡逻。好在因为中国人夺下了缅甸,阻断了英国人从陆上支援暹罗的道路,不然,他早就劝说皇帝陛下结束这场战争了。暹罗面向印度洋一侧的海岸,平而直,几乎没有一个好的港口,或许能让一些装货的小船停泊,但对于数千吨的大型军舰来说无疑是天方夜谭。所以帝国远征舰队只能在中国缅甸的港口进行维修和补给,这又是一大笔费用,甚至帝国还为此帮助中国改造了仰光的港口和船厂。
想着,海因茨有种感觉,大德意志帝国似乎上了那个中国皇帝的大当。不过好在中国人还非常在意与帝国的关系,不管是粮食、煤炭还是弹药,出售给远征军的都是最好的,价格也仅比国内贵少许,而如果加上饶半个地球的运费,这自然便宜很多了。
随着两国的关系日益增进,自己这个驻华大使的地位也水涨船高,因而即便任期结束,他也没有一丝慌乱,从老友写给自己的信看,此次回去,自己还有可能获得勋章,而让海因茨更有信心的是,此次回国,他还担负着一项重要使命,就是作为引导使,陪同即将访问德国的中国皇帝。
关绪清此次访问德国,除了进一步巩固中德的战略同盟,也是去看看三年前被他亲自送去德国的那批学员。今天的秋天就是他们学成归来的日子,大清的特务机关、特种部队都要建立起来了。
另外,这三年来老将军左宗棠的身子是一天不如一天。虽然关绪清从美国请来了最好的医生,可是效果仍然不佳。看上去是无论如何也撑不了多久了,而在关绪清心中的接班人就是远在德国学习的冯子才之子冯相华。
关绪清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见到这些大清军事上不可不多得的人才了,看看这三年来他们从世界第一陆军身上到底学到了些什么。
逐鹿东亚 第一百零四章 聪明的外交
关绪清出访德国是从几年前就订下的,八七年威廉一世九十岁大寿的时候,中国派出了以恭亲王奕忻为首的庞大庆祝团队,奕忻不仅是当今皇帝的亲叔叔,而且是上书房首席内阁大臣兼总理衙门大臣,地位相当于欧洲的首相,而在奕忻名字后面列的一长串人,包括李鸿章、张之洞、丁日昌、刘坤一、丁宝桢等等,不是身居阁部要职就是一省的封疆大吏。这样的礼遇就是对有“欧洲老奶奶”之称的英国维多利亚女皇,中国也没有如此过,这让自普法战争以来,自尊心极度膨胀的德意志上下大觉有面子。加之两国刚刚签订《中德通商友好条约》,关系正处于蜜月期,礼尚往来邀请关绪清访德也就不是一件意外的事情。
只是由于这几年关绪清一直忙于国内琐碎的政务,所以没有成行。这三年时间,国际上的局势总体还算平静,除了英国依旧受困于苏丹马赫迪起义的沼泽,德国对暹罗进行了不太成功的占领外,其它基本尚算平静。但在外部平静的情况下,大清国内却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浪潮。
在通过两次以小博大,险死还生的对外战争和一系列合纵连横的外交活动,基本抵挡住了外部侵略的压力后,确立了权威的关绪清开始大刀阔斧对国内各项弊政开始了改革。官制的革新、官办企业的出售、鼓励民间兴办工商业、取缔各省捐税局、一条条一项项无不牵动着举国上下的神经。这些有的已经全面实行,有的尚在一两个省份进行试点,但总体上带给中国人的变化是巨大的。
在这样看似平静,实则动荡不安的激流中,出现地问题自然也不会太少。虽然经过几次吏治整肃,官员贪污渎职的情况已经大为减少,但旧式科举体制下选拔出来的官员在对待变革中出现的问题时,依旧乏善可陈。这就使得关绪清几乎事无巨细。样样都要关照到,乾清宫的灯几乎每晚都要亮到四更以后,就连皇后这几年见面的次数也少了很多。比起当初中英战争期间都要少,更别谈其他妃子了!而这次出访德国,关绪清特别带上了皇后,一方面出于对德国的尊重,另一方面也是想好好补偿一下她,好好陪陪这个今生和后世的妻子。
虽然因为自己的到来,使得这个时空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像原本利用英法殖民势力之间的矛盾,勉强生存,后来成为东南亚一枝独秀的泰国。因为中法、中英两次战争结局都以中国胜利而告终,搅乱了泰国地周边环境,最终被在全球范围内急速寻找殖民地的德国所吞并,这样的蝴蝶效应想必不会少。但在未来二三十年间,国际局势的主流仍然不会变化。后来崛起的、以德国为首地新兴帝国主义国家。为了拥有更多的殖民地,以获得充足的市场和原料产地。必定向掌握着大量殖民地的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发起挑战,而以英法为代表的老牌帝国主义国家为维护自身地利益和地位,也势必不会妥协,双方地矛盾不像过去的英法矛盾、法德矛盾、英俄矛盾这样地国家矛盾,国家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在共同的利益下,双方士兵还是可以坐在同一个战壕里的,但新老两大帝国主义阵营之间的矛盾是尖锐不可调和的,解决的方法似乎除了战争别无他途,而这也是历史的必然。
关绪清对这一切自是了然于心。不过在那样两大阵营针锋相对的情况下,中国将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子,要怎样做才能谋取最大利益,这些是关绪清一直以来所思考的。而要想利用那场世界性的浪潮为中国谋得最大利益,势必要加入其中一方的阵营。如果加入协约国阵营,就像历史上日本那样,貌似很容易获得胜利,还可以大发战争财,也不用付出太大的代价;但现在中国貌似跟同盟国走得比较近,而且,如果在未来的大战中,同盟国一方有中国的加入,势必极大牵扯俄国和英国在远东的力量,毕竟俄国不可能放弃远东和西伯利亚,而英国也不可能不要印度,这样的话,只要意大利不反水,并控制美国参战的时间,一次世界大战的结局未必不能改写,每当想到这里,关绪清就不由怦然心动,还有什么比亲手创造更加令人着迷。不过关绪清很快冷静下来,这不是一个人的游戏,而是关系着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前途命运的事情,上天给了自己一次创造历史的机会。哪怕是呕心沥血、用尽自己的生命也要让中国强盛起来,不再遭受那东亚病夫的耻辱。所以一切的决定都必须慎之又慎,更何况现在地中国,远还没有达到以一国之力左右世界局势的地步,甚至说连自保都有问题。英国这些年在西藏的问题上一直小动作不断,一会借口勘测西藏与印度分界线,私自派遣武装打击抗英的土司势力。一会又以开发道路的名义。派遣勘探队,对西藏的地形地貌和生物、矿产资源进行测绘,而另一方面,英国又不遗余力地帮助日本发展海军,不仅帮助日本训练海军军官,还帮日本建造了吉野、浪速、秋津洲这三艘最先进的巡洋舰,其目地不言而喻,那就是打压中国。实现他们所谓地地区平衡。中国要想打破这样的封锁,前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更何况,如今考虑第一次世界大战还为时过早。摆在关绪清面前的中日甲午战争已经迫在眉睫了,不过照目前的情况看,不论是海军实力还是陆军素质大清远胜于日本。小日本是否还敢像历史一样在朝鲜问题上跟大清过不去还不置可否,打不打的起来还不知道呢。
因而在这种时候,中国更不能直接站到英国的面前,几百年来,凡是敢于和约翰牛直接对抗的,都倒在了他们的脚下,其中包括像拿破仑的法兰西第一帝国,罗曼诺夫王朝领导下横跨欧亚的俄国。以及这次自己即将访问、现在正如日中天地德意志第一帝国。缅甸战争之所以能打赢,是因为光脚不怕穿鞋的,以当时中国的国力,英国人如果全力以赴,未必不能重演前两次鸦片战争的结局。但付出的代价必定很大也就是了,因为中国是极端封建集权的独裁统治,而且中国的社会经济还是以自己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所以只要中国皇帝坚持作战,要想让中国崩溃是一个很难地事情。在当时国内经济出现混乱、各殖民地遭受攻击,又没有外力可借的情况下。英国人还是审时度势地放弃了缅甸,夺回了伊朗、阿富汗、土耳其。
但中国不可能永远都停留在小农经济的社会,中国要发展。必然要加大商品流通、改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对外贸易的比重,一旦社会发展到那样的地步,英国人可以扼住中国喉咙地手段就多了。到时中英如果再次交战,英国只要把中国沿海的那些工厂一炸,将海港一封,已经习惯了面粉、火柴、牙膏、肥皂这些生活资料的人民就会起来造反。
所以在中国还没有完全强大到不惧外敌侵犯的时候,必须找一个国家,代替自己吸引英国人的目光。关绪清选择地是俄国。这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领导下地俄国就已经从克里米亚那场导致一位沙皇自杀、整个黑海舰队沉没的惨痛失败中缓过劲来。1877年第十次俄土战争,俄国利用巴尔干斯拉夫人地民族解放战争,打着“解放”的旗号,对土宣战。俄军在罗马尼亚军队和保加利亚军队的配合下,接连攻克普列文、索非亚和亚得里亚堡等土军驻扎的重镇,若不是后来英国干预得及时,俄国恐怕已经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和海峡。不过这次战争也使得俄国在欧洲获得了比萨拉比亚南部,在亚洲获得了巴统、卡尔斯、阿达等地,并将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这两个主要由南斯拉夫人组成、信仰东正教的国家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俄国人如此高调的豪取强夺已经引起了英国人的不满,在土耳其、阿富汗等英国殖民地反俄的情绪相当高涨,关绪清看准了时机,欺骗了俄国公使,假意结盟。通过俄国牵制英国,让自己轻松夺取缅甸。并让英国人替自己狠狠第教训了这匹恶狼。
这三年来,俄国人到处遭到英国、法国的排挤,经济、军事一落千丈。不过凡是都有两面性,就在事事不顺的时候。俄国人索性单一的发展海军,原来排名世界前三的海军开始复兴,从第十次俄土战争结束到如今,短短不过十年时间,俄国就建成了叶卡捷琳娜二世号、格奥尔基.波别多诺塞茨号、切斯马号、西诺普号、亚历山大二世号、尼古拉一世号、十二使徒号、甘古特号共八艘大型战列舰,加上1872年建造的彼得大帝号和明年即将服役的纳瓦林号,俄国的战列舰数量一下子达到了两位数,要知道这些可都是超过万吨的大家伙。
有了强大的海军,俄国人开始更加执着地追求他们通往各大海洋的窗口。在波罗的海沿岸,他们吞并了立陶宛王国,并在那里修建了大型的造船厂;在北冰洋沿岸,他们从瑞典手中抢过了芬兰;在太平洋沿岸,他们租借了济州岛;而在上一次的俄土战争中他们差一点打通了前往地中海的道路。四大洋中,他们在三大洋上都拥有了港口,剩下的就只有印度洋,而似乎他们离这个目标也不远了。在阿富汗和伊朗,俄国窥视的特别厉害,始终保持着相当的兵力,或许对上次被英国人击败还耿耿于怀,特别是在西线面对德奥意三国同盟,东线面对蒸蒸日上的中国均无进展的时候,他们把所有的实力都放到了中东的赌盘上。
而这样做大大破坏了英国地传统势力地盘。特别是威胁到英女皇皇冠上的明珠——印度。这样的对手正是吸引英国人目光的绝佳目标,当英俄展开全面对抗的时候,中国正好可以躲在俄国人身后安心修炼内功。那样等英国收拾完俄国人后,在想起中国的时候,会发现中国已经不是他可以随便揉搓的了。
正是秉承着这样地外交政策,关绪清这几年一直对英国保持强势,而对俄国则适当地妥协。即便俄国还是时常出兵在东北大肆抢掠,但关绪清只是让总理衙门对俄国大使提出了几句云淡风轻的抗议也就过去了。果然,约翰牛被俄国人吸引了大部分的精力,他们忙着拉拢土耳其和日本,以牵扯俄国人的势力,对付陆权国家,他们传统上是不会赤膊上阵的。至于中国,也就顾不上了。故而才有了中国这几年相对安定的发展环境。
不过随着今年德、奥、俄三国再保障条约地到期,一切局势又有了新的变化。这份在俾斯麦倡议下,由德、奥、俄三国皇帝亲自签署的边境安全保障条约,使得三国在西线关于波兰、巴尔干等问题上取得了谅解,俄国得以专心向东方扩张,而德国领导的三国同盟集团则在欧洲一家独大,彻底孤立了德国的宿敌法国。这本来是皆大欢喜的局面,但在一手签订这份条约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杀后。局势有了稍稍的变化,在亚历山大二世以前地每一任沙皇都秉承着与德国亲近的外交政策,罗曼诺夫王朝的历代沙皇连续迎娶了九位德国公主,这本身是三帝同盟的基础之一。然而,继承亚历山大二世帝位的亚历山大三世本却迎娶了一位丹麦妻子。在来自丹麦地妻子的影响下(其时丹麦在普丹战争中失败,被迫割让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地区),对俾斯麦及威廉一世的德国产生反感。加之德、奥、意秘密召开的两次地中海会议,在对巴尔干、小亚细亚和北非的势力瓜分从根本上侵害了俄国地利益,使得原本稳固地同盟出现了裂痕。最终。俄国拒绝签订再保障条约。而被孤立绝望的法国拉拢了过去。如果历史真地按照这样发展,俄国将很有可能改变他现在的扩张方向。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对巴尔干的争夺上来,这样必然使英国大松一口气,而且因为中国的关系,英法在中南半岛没有了矛盾,两国提前走到了一起,英国也甚至有可能联合俄国从南北两个方向上瓜分中国,就像历史上他们曾经秘密筹划的那样,长江流域归英国,长城以北归俄国。
这样的事情对中国自然是大大的不利,关绪清出访德国的主要目之一就是希望能在这件事情上想一些办法。其他人去都不合适,唯有他自己,即明白其中的关窍,说话又足够份量。
此时关绪清身着龙袍,独自一人屹立在“镇远”号的舰桥上,任由海风吹得衣角猎猎作响。虽然已经是北洋舰队最大的军舰,但在狂躁的大海面前依然颠簸的很厉害,不要说随关绪清一起出访的皇后和一些官员,就是北洋海军学堂新毕业的几个海军军官也吐得厉害。但关绪清却仿佛没事人一样,让镇远舰自邓世昌以下都倍感佩服,一代圣君就是有过人之处。
关绪清是从京城坐火车到塘沽上船的。如今满洲铁路(从北京到齐齐哈尔)、南满铁路(奉天到旅顺)、京浦铁路、京汉铁路、陇海铁路、沪杭铁路都已经修通,在德国工程师鲍宁主持设计下,中国在长江上建起了第一座大桥,也是中国第一座公路铁路双用桥,江宁长江大桥,加上一些还没有并入大铁路网的地区性铁路,如:衡粤铁路(广州到衡阳)、粤南铁路(从广州到潮州)、川西铁路(从成都到绵竹)等等,大清的实际铁路总里程已经超过了日本和印度,位居亚洲第一。
另外关绪清也效仿后世的日本,把大量的资金、人力投入到购入大量法国设备的造船业上。希望能在海军这一领域领先世界。
而如何处理好技术更新和规模拓展之间的关系,维持一种良性的竞争,就需要处理好第三个问题,如何将这些深深打着官僚资本烙印的企业私有化,使他们真正回归到市场规律中来,不再是某个官员升迁的资历。生产地产品也非不计成本,只是滥竽充数。这个问题才真正急需解决却又难以解决的顽症,由于采取了后世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些办法,这个时期的官办企业并不像历史上那样虚耗无度,天怒人怨,相反在两次对外战争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关绪清清醒地知道这都是表面现象,或者可以说是治标不治本,这样的“公有制”企业本身具有很多弊端。如企业容易受到行政干预,而非市场规律的支配;企业发展的持续性不足,容易产生一朝天子一朝臣,发展方向混乱的情况;企业员工容易产生积极性不足。靠情面说话,人浮于事的情况。站在关绪清所处地地位和角度,将这些企业私有化是唯一可行可靠的长远之计。然而这势必要触动一批官僚的利益,尤其是在这些官办企业身上倾注了许多精力的洋务派官员。他们地反弹势必极其剧烈,这绝不是一句“君子不言利”可以压得下去的。
就在关绪清准备大肆发展工业,积攒“赌本”的时候,一南一北都出了问题。北边就不用多说了,俄国的频繁骚扰已经让关绪清大感头疼。而南边越南、越北两省也接连出现小规模的暴乱。
北边的俄国关绪清已经派了李鸿章去跟俄国人谈判了,坦率的讲关绪清此时心中自己都没有底,如果俄国撕毁两国最新划分的边界线,面对如狼似虎的沙俄还真没有想好到底是打还是不打。毕竟英国在印度、马来西亚的部队对刚刚被划入大清的缅甸还是窥视已久了的。
南边的情况就要简单很多,都是一些心怀故国。又不满在新政府中失去地位地前越南官员所为,规模也不过是数十人、上百人在乡村间的抢掠。在刘永福软硬兼施的打压下,现在越来越不成气候,至于前越南国王在醇亲王地严密监视下,倒是老实得很。
对于安南两省,关绪清其实并不是十分担心,一来这个地方,中国自古对其就有足够地影响力,比之西藏蒙古更有过甚,到明朝初年,这里还是中国地一个省,而安南也创下过连续六任宰相全部是来自中国的汉人,像祖籍福建地陈家就曾连续三朝担任安南的宰相;二来从文化上讲,越人没有自己的文字,用的一直是汉字,北部许多越人和广西、云南境内的百姓根本就是同祖同源,许多人都会说汉话,而南部在法国人三十多年的殖民统治下,反抗力量都消磨得差不多了,百姓对故国的认同几乎可以说是没有。而且这片土地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其基本统治制度和国内几乎如出一辙,都是采用的地方宗族制度,关绪清以这里的汉人和地方宗族作为统治基础,从他们中间选拔低级官员,从而牢牢地控制了那片土地。
逐鹿东亚 第一百零三章 埋头三年
随着中德、中美、的关系日趋密切,俄国在欧洲面对着英、法的排斥和打压,也因为与中国的官许日趋恶化遭到德国、美国的排斥。可以想象在刚刚割地、赔款后的俄国同时得罪世界上四个超级大国和一个正在高速发展的中国,日子有多么的难过。
经过几次报复性的掠夺之后,遭到了英、法、德、美的强烈谴责,并且在大清派出二十万大军分布在中俄边境线,由大清外交大臣李鸿章对俄国外交官员发布强硬的最后通牒之后。俄国终于乖乖的低下了头颅,虽然不甘心但也不得不接受被中国这个十年前还可以随便蹂躏的国家割去了大量土地的事实。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三年时间匆匆过去,历史的时针很快就来到了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夏天。
天津大沽港码头。
夏日高照,海风习习,波光中时而反射出刺眼的光芒,打在进出的货轮身上,晃得人一阵眼晕。作为京畿乃至整个华北的门户,也是最早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大沽港俨然一派欣欣向荣的崭新气象。
海岸山上,高达七层的灯塔已经耸立起来了,入港的航道也都放下了标识,青砖和洋灰砌成的小洋楼仿佛一夜间遍布了整个港区,在一横一竖的两条大街旁,各式各样的店铺鳞次节比,有中国人自己开的,也有洋人开的,货物从面粉、肥皂、洋布,到洋钉、螺帽、化肥不一而足。远处,港区的外围还在不断建设,“咚”、“咚”的打桩声不断传来,而在冒着黑烟的大沽船厂方向,又有新的厂房拔地而起,这里几乎是一天一个样子。
在港区的北面,离大沽口炮台不远的地方,是北洋舰队的军用码头。北洋舰队有专门的军港旅顺和威海,大沽口并不是它们主要的基地,但因为北洋舰队实在是清廷的一块宝贝,隔三差五的就要接受检阅,所以在大沽港留了一个简单的停泊码头。这里只是用简单的木栅栏与民用码头区分开,有时外地的船只都会停错了码头,这时也不过跟码头的胥吏通融一番也就卸了货物,不过今天北洋舰队的军用码头却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全部戒严了,港口的海面上还有蚊子炮船和鱼雷艇来回巡逻。
两艘涂着大清水师特有黝黑漆装的庞然大物静静地停泊在码头边,八门305毫米的粗壮炮管从装甲炮塔中伸出来,被水勇擦得一丝不苟的炮口反射着幽冷地光芒,显得狰狞而恐怖。这就是亚洲第一巨舰。
不远处,德国大使海因茨注视着刚刚在大沽船厂接受完检修的“济远”号和“威远”号。毫无疑问。排水量达到7400吨地两舰给人的映像是极其深刻的。海因茨虽然不是出身海军,但因为家族的原因,对舰艇地知识是极为丰富的,这样的一等重型铁甲舰。就是强大的德意志也仅仅拥有两艘,而这个一向被西方人视为蒙昧落后地国家却拥有四艘这样的军舰,据说在上次的中英战争中,清国的海军还俘获了英国两艘更加庞大的铁甲舰。真是令人不可思议。只是这样一来,清国的海军实力在东亚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强大的地步,就是在世界上也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能超过他。
可是他并不知道,在马尾船厂已经在建造中的两艘军舰一旦下水就成为全世界火力最猛的重型铁甲舰。这是关绪清倾注了全国的优秀人才和大量的金钱所打造出来的。
即便如此,海因茨还是微微产生了一些担心,这个国家恐怖的发展势头是他亲眼目睹的,一旦开启了民智,整个国家就像上了发条一般,急速向前奔跑。天津、上海、广州这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工业区的雏形,而且这种趋势正在蔓延开去,毫无疑问。这个国家将经历一场工业上地变革,尽管在公民的教育程度、社会体制上还存在着众多不足,但以其庞大的市场、丰富地自然资源和近乎奢侈的人力资源。一旦让其走上工业发展的快车道,国力必将急速膨胀,从而给世界格局带来极大的震动。
一直极力促成此事,并刚刚登上德意志帝国皇帝宝座的威廉二世当即恼羞大怒。他不顾首相俾斯麦的大力反对,派出了以两艘萨克森级铁甲舰为首的远征舰队。15000名德国士兵从本土出发,经德国在非洲的几块殖民地——多隆、喀麦隆、德属西南非洲(纳米比亚)、德属东非(坦噶尼喀),到达暹罗。
德国陆军从普鲁士时代起就是欧陆军队的典范,到普法战争中击败了法国后更是享有“天下第一”的美誉;而德国海军虽然现在还不如陆军那样强大,甚至论及总吨位,还比不上近些年力量急速上升的中国海军,但到底也是世界排名前五的海军,无论是人员素质还是舰船数量都不是只有几艘老旧鱼雷炮艇的暹罗可以抗衡的。
虽然暹罗国王拉玛五世朱拉隆功一直致力于国内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改革和积极的建设。他废除奴隶制度,兴建学校、博物馆、国立图书馆,并在国内修建了第一条铁路,发展道路系统,创办邮电局和其他现代化设施。历史上称他的执政时期为“维新时代”,实际上可说是泰国现代化的开端。而说实话,暹罗的实力也的确有很大的提升,朱拉隆功好不容易装备起来的两万多近代化陆军和一支由几艘鱼雷艇与炮舰组成的海军,起码在同时期的东南亚各国中绝对是首屈一指的。
但如果他们面对的是德国军队又另当别论了,这支陆军曾让老牌列强法国也瑟瑟发抖,海军敢在后来与英国一掰手腕的军队,绝不是暹罗军队可以抵挡的。更何况暹罗军队还要分散地防御他们的几个海港。
毫无悬念之下,德国远征军很快就攻陷了包括暹罗首都曼谷在内的数个重要城市,然而对此早有准备的朱拉隆功随即带领他的军队退往了暹罗中北部的热带雨林,和德国远征军玩起了猫捉耗子的游戏。
两年过去了,德国远征军依旧没能完全控制整个暹罗,朱拉隆功的军队就像幽灵一样攻击着德国远征军,而他背后的英国也逐渐显露出来。英国人虽然在缅甸折了锐气,而且顾及德国领导的三国同盟与俄国联起手来,不致于派兵干涉,但依旧通过出售军火给朱拉隆功的方式参与了进来。
所以,虽然前线仍不时有捷报传来,但损耗同样是惊人的。为了封锁暹罗海岸,截断英国人的援助,远征舰队需要长时间在海上巡逻,每月光耗费的煤炭就价值数万马克,而由于英国军火商大都选择从印度或孟加拉将军火偷运到暹罗在印度洋安达曼海附近的海岸,再由暹罗人自己利用马来半岛上的山区偷运到北部,所以远征舰队大多数时候是在印度洋上巡逻。好在因为中国人夺下了缅甸,阻断了英国人从陆上支援暹罗的道路,不然,他早就劝说皇帝陛下结束这场战争了。暹罗面向印度洋一侧的海岸,平而直,几乎没有一个好的港口,或许能让一些装货的小船停泊,但对于数千吨的大型军舰来说无疑是天方夜谭。所以帝国远征舰队只能在中国缅甸的港口进行维修和补给,这又是一大笔费用,甚至帝国还为此帮助中国改造了仰光的港口和船厂。
想着,海因茨有种感觉,大德意志帝国似乎上了那个中国皇帝的大当。不过好在中国人还非常在意与帝国的关系,不管是粮食、煤炭还是弹药,出售给远征军的都是最好的,价格也仅比国内贵少许,而如果加上饶半个地球的运费,这自然便宜很多了。
随着两国的关系日益增进,自己这个驻华大使的地位也水涨船高,因而即便任期结束,他也没有一丝慌乱,从老友写给自己的信看,此次回去,自己还有可能获得勋章,而让海因茨更有信心的是,此次回国,他还担负着一项重要使命,就是作为引导使,陪同即将访问德国的中国皇帝。
关绪清此次访问德国,除了进一步巩固中德的战略同盟,也是去看看三年前被他亲自送去德国的那批学员。今天的秋天就是他们学成归来的日子,大清的特务机关、特种部队都要建立起来了。
另外,这三年来老将军左宗棠的身子是一天不如一天。虽然关绪清从美国请来了最好的医生,可是效果仍然不佳。看上去是无论如何也撑不了多久了,而在关绪清心中的接班人就是远在德国学习的冯子才之子冯相华。
关绪清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见到这些大清军事上不可不多得的人才了,看看这三年来他们从世界第一陆军身上到底学到了些什么。
逐鹿东亚 第一百零四章 聪明的外交
关绪清出访德国是从几年前就订下的,八七年威廉一世九十岁大寿的时候,中国派出了以恭亲王奕忻为首的庞大庆祝团队,奕忻不仅是当今皇帝的亲叔叔,而且是上书房首席内阁大臣兼总理衙门大臣,地位相当于欧洲的首相,而在奕忻名字后面列的一长串人,包括李鸿章、张之洞、丁日昌、刘坤一、丁宝桢等等,不是身居阁部要职就是一省的封疆大吏。这样的礼遇就是对有“欧洲老奶奶”之称的英国维多利亚女皇,中国也没有如此过,这让自普法战争以来,自尊心极度膨胀的德意志上下大觉有面子。加之两国刚刚签订《中德通商友好条约》,关系正处于蜜月期,礼尚往来邀请关绪清访德也就不是一件意外的事情。
只是由于这几年关绪清一直忙于国内琐碎的政务,所以没有成行。这三年时间,国际上的局势总体还算平静,除了英国依旧受困于苏丹马赫迪起义的沼泽,德国对暹罗进行了不太成功的占领外,其它基本尚算平静。但在外部平静的情况下,大清国内却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浪潮。
在通过两次以小博大,险死还生的对外战争和一系列合纵连横的外交活动,基本抵挡住了外部侵略的压力后,确立了权威的关绪清开始大刀阔斧对国内各项弊政开始了改革。官制的革新、官办企业的出售、鼓励民间兴办工商业、取缔各省捐税局、一条条一项项无不牵动着举国上下的神经。这些有的已经全面实行,有的尚在一两个省份进行试点,但总体上带给中国人的变化是巨大的。
在这样看似平静,实则动荡不安的激流中,出现地问题自然也不会太少。虽然经过几次吏治整肃,官员贪污渎职的情况已经大为减少,但旧式科举体制下选拔出来的官员在对待变革中出现的问题时,依旧乏善可陈。这就使得关绪清几乎事无巨细。样样都要关照到,乾清宫的灯几乎每晚都要亮到四更以后,就连皇后这几年见面的次数也少了很多。比起当初中英战争期间都要少,更别谈其他妃子了!而这次出访德国,关绪清特别带上了皇后,一方面出于对德国的尊重,另一方面也是想好好补偿一下她,好好陪陪这个今生和后世的妻子。
虽然因为自己的到来,使得这个时空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像原本利用英法殖民势力之间的矛盾,勉强生存,后来成为东南亚一枝独秀的泰国。因为中法、中英两次战争结局都以中国胜利而告终,搅乱了泰国地周边环境,最终被在全球范围内急速寻找殖民地的德国所吞并,这样的蝴蝶效应想必不会少。但在未来二三十年间,国际局势的主流仍然不会变化。后来崛起的、以德国为首地新兴帝国主义国家。为了拥有更多的殖民地,以获得充足的市场和原料产地。必定向掌握着大量殖民地的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发起挑战,而以英法为代表的老牌帝国主义国家为维护自身地利益和地位,也势必不会妥协,双方地矛盾不像过去的英法矛盾、法德矛盾、英俄矛盾这样地国家矛盾,国家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在共同的利益下,双方士兵还是可以坐在同一个战壕里的,但新老两大帝国主义阵营之间的矛盾是尖锐不可调和的,解决的方法似乎除了战争别无他途,而这也是历史的必然。
关绪清对这一切自是了然于心。不过在那样两大阵营针锋相对的情况下,中国将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子,要怎样做才能谋取最大利益,这些是关绪清一直以来所思考的。而要想利用那场世界性的浪潮为中国谋得最大利益,势必要加入其中一方的阵营。如果加入协约国阵营,就像历史上日本那样,貌似很容易获得胜利,还可以大发战争财,也不用付出太大的代价;但现在中国貌似跟同盟国走得比较近,而且,如果在未来的大战中,同盟国一方有中国的加入,势必极大牵扯俄国和英国在远东的力量,毕竟俄国不可能放弃远东和西伯利亚,而英国也不可能不要印度,这样的话,只要意大利不反水,并控制美国参战的时间,一次世界大战的结局未必不能改写,每当想到这里,关绪清就不由怦然心动,还有什么比亲手创造更加令人着迷。不过关绪清很快冷静下来,这不是一个人的游戏,而是关系着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前途命运的事情,上天给了自己一次创造历史的机会。哪怕是呕心沥血、用尽自己的生命也要让中国强盛起来,不再遭受那东亚病夫的耻辱。所以一切的决定都必须慎之又慎,更何况现在地中国,远还没有达到以一国之力左右世界局势的地步,甚至说连自保都有问题。英国这些年在西藏的问题上一直小动作不断,一会借口勘测西藏与印度分界线,私自派遣武装打击抗英的土司势力。一会又以开发道路的名义。派遣勘探队,对西藏的地形地貌和生物、矿产资源进行测绘,而另一方面,英国又不遗余力地帮助日本发展海军,不仅帮助日本训练海军军官,还帮日本建造了吉野、浪速、秋津洲这三艘最先进的巡洋舰,其目地不言而喻,那就是打压中国。实现他们所谓地地区平衡。中国要想打破这样的封锁,前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更何况,如今考虑第一次世界大战还为时过早。摆在关绪清面前的中日甲午战争已经迫在眉睫了,不过照目前的情况看,不论是海军实力还是陆军素质大清远胜于日本。小日本是否还敢像历史一样在朝鲜问题上跟大清过不去还不置可否,打不打的起来还不知道呢。
因而在这种时候,中国更不能直接站到英国的面前,几百年来,凡是敢于和约翰牛直接对抗的,都倒在了他们的脚下,其中包括像拿破仑的法兰西第一帝国,罗曼诺夫王朝领导下横跨欧亚的俄国。以及这次自己即将访问、现在正如日中天地德意志第一帝国。缅甸战争之所以能打赢,是因为光脚不怕穿鞋的,以当时中国的国力,英国人如果全力以赴,未必不能重演前两次鸦片战争的结局。但付出的代价必定很大也就是了,因为中国是极端封建集权的独裁统治,而且中国的社会经济还是以自己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所以只要中国皇帝坚持作战,要想让中国崩溃是一个很难地事情。在当时国内经济出现混乱、各殖民地遭受攻击,又没有外力可借的情况下。英国人还是审时度势地放弃了缅甸,夺回了伊朗、阿富汗、土耳其。
但中国不可能永远都停留在小农经济的社会,中国要发展。必然要加大商品流通、改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对外贸易的比重,一旦社会发展到那样的地步,英国人可以扼住中国喉咙地手段就多了。到时中英如果再次交战,英国只要把中国沿海的那些工厂一炸,将海港一封,已经习惯了面粉、火柴、牙膏、肥皂这些生活资料的人民就会起来造反。
所以在中国还没有完全强大到不惧外敌侵犯的时候,必须找一个国家,代替自己吸引英国人的目光。关绪清选择地是俄国。这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领导下地俄国就已经从克里米亚那场导致一位沙皇自杀、整个黑海舰队沉没的惨痛失败中缓过劲来。1877年第十次俄土战争,俄国利用巴尔干斯拉夫人地民族解放战争,打着“解放”的旗号,对土宣战。俄军在罗马尼亚军队和保加利亚军队的配合下,接连攻克普列文、索非亚和亚得里亚堡等土军驻扎的重镇,若不是后来英国干预得及时,俄国恐怕已经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和海峡。不过这次战争也使得俄国在欧洲获得了比萨拉比亚南部,在亚洲获得了巴统、卡尔斯、阿达等地,并将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这两个主要由南斯拉夫人组成、信仰东正教的国家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俄国人如此高调的豪取强夺已经引起了英国人的不满,在土耳其、阿富汗等英国殖民地反俄的情绪相当高涨,关绪清看准了时机,欺骗了俄国公使,假意结盟。通过俄国牵制英国,让自己轻松夺取缅甸。并让英国人替自己狠狠第教训了这匹恶狼。
这三年来,俄国人到处遭到英国、法国的排挤,经济、军事一落千丈。不过凡是都有两面性,就在事事不顺的时候。俄国人索性单一的发展海军,原来排名世界前三的海军开始复兴,从第十次俄土战争结束到如今,短短不过十年时间,俄国就建成了叶卡捷琳娜二世号、格奥尔基.波别多诺塞茨号、切斯马号、西诺普号、亚历山大二世号、尼古拉一世号、十二使徒号、甘古特号共八艘大型战列舰,加上1872年建造的彼得大帝号和明年即将服役的纳瓦林号,俄国的战列舰数量一下子达到了两位数,要知道这些可都是超过万吨的大家伙。
有了强大的海军,俄国人开始更加执着地追求他们通往各大海洋的窗口。在波罗的海沿岸,他们吞并了立陶宛王国,并在那里修建了大型的造船厂;在北冰洋沿岸,他们从瑞典手中抢过了芬兰;在太平洋沿岸,他们租借了济州岛;而在上一次的俄土战争中他们差一点打通了前往地中海的道路。四大洋中,他们在三大洋上都拥有了港口,剩下的就只有印度洋,而似乎他们离这个目标也不远了。在阿富汗和伊朗,俄国窥视的特别厉害,始终保持着相当的兵力,或许对上次被英国人击败还耿耿于怀,特别是在西线面对德奥意三国同盟,东线面对蒸蒸日上的中国均无进展的时候,他们把所有的实力都放到了中东的赌盘上。
而这样做大大破坏了英国地传统势力地盘。特别是威胁到英女皇皇冠上的明珠——印度。这样的对手正是吸引英国人目光的绝佳目标,当英俄展开全面对抗的时候,中国正好可以躲在俄国人身后安心修炼内功。那样等英国收拾完俄国人后,在想起中国的时候,会发现中国已经不是他可以随便揉搓的了。
正是秉承着这样地外交政策,关绪清这几年一直对英国保持强势,而对俄国则适当地妥协。即便俄国还是时常出兵在东北大肆抢掠,但关绪清只是让总理衙门对俄国大使提出了几句云淡风轻的抗议也就过去了。果然,约翰牛被俄国人吸引了大部分的精力,他们忙着拉拢土耳其和日本,以牵扯俄国人的势力,对付陆权国家,他们传统上是不会赤膊上阵的。至于中国,也就顾不上了。故而才有了中国这几年相对安定的发展环境。
不过随着今年德、奥、俄三国再保障条约地到期,一切局势又有了新的变化。这份在俾斯麦倡议下,由德、奥、俄三国皇帝亲自签署的边境安全保障条约,使得三国在西线关于波兰、巴尔干等问题上取得了谅解,俄国得以专心向东方扩张,而德国领导的三国同盟集团则在欧洲一家独大,彻底孤立了德国的宿敌法国。这本来是皆大欢喜的局面,但在一手签订这份条约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杀后。局势有了稍稍的变化,在亚历山大二世以前地每一任沙皇都秉承着与德国亲近的外交政策,罗曼诺夫王朝的历代沙皇连续迎娶了九位德国公主,这本身是三帝同盟的基础之一。然而,继承亚历山大二世帝位的亚历山大三世本却迎娶了一位丹麦妻子。在来自丹麦地妻子的影响下(其时丹麦在普丹战争中失败,被迫割让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地区),对俾斯麦及威廉一世的德国产生反感。加之德、奥、意秘密召开的两次地中海会议,在对巴尔干、小亚细亚和北非的势力瓜分从根本上侵害了俄国地利益,使得原本稳固地同盟出现了裂痕。最终。俄国拒绝签订再保障条约。而被孤立绝望的法国拉拢了过去。如果历史真地按照这样发展,俄国将很有可能改变他现在的扩张方向。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对巴尔干的争夺上来,这样必然使英国大松一口气,而且因为中国的关系,英法在中南半岛没有了矛盾,两国提前走到了一起,英国也甚至有可能联合俄国从南北两个方向上瓜分中国,就像历史上他们曾经秘密筹划的那样,长江流域归英国,长城以北归俄国。
这样的事情对中国自然是大大的不利,关绪清出访德国的主要目之一就是希望能在这件事情上想一些办法。其他人去都不合适,唯有他自己,即明白其中的关窍,说话又足够份量。
此时关绪清身着龙袍,独自一人屹立在“镇远”号的舰桥上,任由海风吹得衣角猎猎作响。虽然已经是北洋舰队最大的军舰,但在狂躁的大海面前依然颠簸的很厉害,不要说随关绪清一起出访的皇后和一些官员,就是北洋海军学堂新毕业的几个海军军官也吐得厉害。但关绪清却仿佛没事人一样,让镇远舰自邓世昌以下都倍感佩服,一代圣君就是有过人之处。
关绪清是从京城坐火车到塘沽上船的。如今满洲铁路(从北京到齐齐哈尔)、南满铁路(奉天到旅顺)、京浦铁路、京汉铁路、陇海铁路、沪杭铁路都已经修通,在德国工程师鲍宁主持设计下,中国在长江上建起了第一座大桥,也是中国第一座公路铁路双用桥,江宁长江大桥,加上一些还没有并入大铁路网的地区性铁路,如:衡粤铁路(广州到衡阳)、粤南铁路(从广州到潮州)、川西铁路(从成都到绵竹)等等,大清的实际铁路总里程已经超过了日本和印度,位居亚洲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