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图书馆 第748节
“我一个远方表哥在王宫之中当差,听说是亲眼所见,确有此事。”一人激动大喊道。
“不错不错,官文不会骗人,是我们高句丽的如意公主。”
“呸,什么如意公主?听都没听过,再说了,王上有一大群公主呢,少一个不少,有什么关系?
想要老子去当兵,门都没有,我家三个孩子还在指着我养活呢,我可不想死在战场上。”之前那人红着脸坚持道。
“对对,说的没错,官府只会在收粮的时候盘剥我们,现在丢人了还想要我们出人送死?门都没有,绝对不去当兵,那大唐是我们能打过的吗?前些年乙支文德大将军十万大军全军覆没,一个都没有活下来,我的兄长就是被抓壮丁抓走才送死的。”有人附和道。
又一个人站出来说道:“你们还不知道吧,不单单前些年,我有亲戚在军队从军。
听说几个月前,朝廷和其他几个国家组织了五十万大军进攻大唐都被杀回来了,死伤全是我们这边的人,根本赢不了,说不定人家劫走公主就是来报仇的。”
“噢,怪不得之前他们说今年粮税要涨,还在王城附近大肆征发徭役,原来是打仗了,可是我们怎么什么都不知道呢?朝廷为什么瞒着我们?”不少人恍然大悟。
有那机智些的嘲讽道:“让你知道?让你知道有什么用吗?你能决定不打仗?你回去参军帮忙?上面不抓你壮丁就是恩赐了,你还想参与国家大事呢。”
“怎么和我们没关系?他们不声不响就去招惹大敌,现在人家前来报复,岂不是又要大战,到时候打不过肯定又要我们出钱出力,我家里可没有余粮给他们上缴。”那人争辩道。
众人一听,不禁深思,还真是这么回事,于是新的一轮争辩又起,这时候公主不公主的似乎真的没人关心了。
本想一纸文书激起国内百姓对大唐的仇恨的,可是其中效果似乎出乎意料,从此时大对卢渊盖苏文的怒火之中就可以看出了。
“可恶,一群无用的贱民,中原王国几十年来亡我高句丽之心不死,大小战争引发无数,跟我们就是死敌,哪个家庭没有因为他们而死伤亲人?此时怎么都成了缩头乌龟?难道忘了血海深仇了吗?”
身后的一名内侍心中撇了撇嘴,暗道活该,大唐征战杀人是不假,可是高句丽的军队是怎么来的,这似乎不是大唐造成的,是您们强行抓壮丁的吧,都是你们强迫百姓去送死的,所以百姓可没有把账记在大唐头上,若不是因为朝廷祸祸百姓,老子能沦落到投身深宫做了内侍吗?
很显然,这位是个穷苦出身,为了生存,不得不净身入宫侍奉权贵,可是即便如此,也没有忘记自己的来路。
“大对卢,其实不必如此动怒,虽然大举征兵效果不佳,但毕竟还是有三五万百姓有血性,立志报国从军的,兵贵精不贵多,再说了,末将以为,面对大唐的轰天雷,似乎人数不是重点,甚至一群胆小之人还有可能拉低我们的士气,如此,不要也罢。”
一名有见识的武将站出来劝说道。
渊盖苏文余怒未消,沉吟片刻,哼了一声道:“你说的不无道理。
不过这群刁民不念皇恩,不思报国,此罪不可不罚。
马上就要秋收了,今年的粮税加收两成。
另外对于大唐的轰天雷,哼哼,从西突厥那里得来的秘密武器该用上了,派人加大水泥生产力度,既然他们想攻城,那么就在秋收之前,将我们的城池全都换成铜墙铁壁。
不用在乎什么人工耗费,百姓不愿打仗就要舍得掏钱,人力不够就征发徭役,一群贱民,国之不存,再保护他们也没意义了。”
这……
那武将一听,心下凛然,这个命令,似乎有些残暴了吧,加征两成的粮税,恐怕百姓就会民不聊生了吧,到时若是引发内部暴乱怎么办?
可是看着大对卢一脸的疯狂,他是不敢多劝的,不是大将军乙支武德,朝中基本上没人敢顶撞大对卢。
“那个该死的杜如晦,既然我们的人没见识不信此事,将此事传入大唐,就不信大唐百姓也能容忍一个劫掠妇孺之人做宰相。”
“得令!”跟国事比起来,一个谣言的事就不足道哉了,将军立马应下,他也知道,大对卢的嫡亲弟弟被残忍杀害,只是不能亲自杀过去报仇罢了,只能放一放谣言了。
可是即便是这一条,似乎也是无功而返,他们高句丽自己的舆论都掌控不住了,何谈大唐的?
大唐的舆论一半在朝廷,一半在民间,其中民间的由白凡执掌,毕竟丐帮虽然改编,但却是改头换面藏众于民,只要白凡一声令下,几百万帮众淹没一句流言不跟玩一样?
加上长安城中高句丽公主高如意亲自出来辟谣,并且在长安城中,在百姓的见证下嫁给新晋平壤侯杜构做正妻,哪里有半分被掳的样子?
至于杜构怎么解释自己的爵位,还有未来大唐拿下高句丽这些琐事,就是人家小夫妻的私事了,有李元霸这个一言不合就杀人的形象在,杜构忽悠一个情窦初开的小女孩根本不成问题。
似乎是暴风雨之前的宁静一般,两个虽然边境对峙,可是就这么相互看着,几个月时间不到,就进入了秋收,而且是一个平静的秋收,连一丝摩擦都没有,似乎两国都在忙着收割秋天的果实一样。
今日第一章,请大家支持。
第七百五十九章 这莫非是假君令?
大唐因为秋收,国内已经炸了锅,不是因为灾厄,而是因为丰收,一个让百姓都难以相信的丰收,堆成山的粮食不再是梦里,就在眼前,不少地方的百姓甚至连续三日疯狂庆贺。
当然,多数人种地瓜和土豆,即便是朝廷说了,地瓜当口粮吃多了不好,可是谁在乎?够我吃三年饿不死了,还在乎泛酸?在乎什么营养不良?
也亏得白凡鼓励各地制成粉条,进行加工这些粮食,还有玉米小麦等粮食的辅助,只要不是傻缺顿顿吃地瓜,那就不会出问题,而且粮食多了,家家都能喂养牲畜了,估计三年以内,基本上都能吃得起肉食了。
毕竟大唐现在的年代,人数几千万,田地无数,朝廷还鼓励开荒,地瓜和土豆基本上不挑地,这对种田来说,上有政策,下有基础,就是个遍地黄金的好时代。
跟大唐不同,高句丽的秋收也炸了锅,可他们是因为暴政,朝廷加征两成粮税,如此一来,就是五成的收成都要上缴,还要不要活了?冬日没有口粮怎么过?
因此,秋收时期已经有不下十处暴发民乱了,全都被渊盖苏文强势镇压,也亏得这一年高句丽也算丰收,若是这本就是个荒年,还有此等重税,恐怕不用大唐打过来,高句丽自己就把自己玩死了。
秋收之后,大唐就开始着手灭国大业,第一步就是运粮,按照既定计划,梯次运粮,幽州之粮供给前线二十万大军,其他地方的粮食陆续运到幽州填充百姓储粮,这样就能减少一部分运粮的损耗。
当李靖等将军在前线接到杜如晦带去的君令之时,已经完全傻眼了。
“这,这个,克明,你确定这不是你拿错了君令?”李靖有些难以置信道。
杜如晦哈哈大笑,“药师,我就猜到你会这样。
你没看错,这就是陛下的手书,上面印玺齐备,岂能有错,这就是我们此次的战术。”
“可是,可是我们的战术不是去年就敲定了吗?
怎么你们在长安重新规划也不跟我军部通气?你们虽然是大唐智囊,但行军打仗一向只出战略,具体战术归我们军部诸位将军拟定,有道是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你们这样可不合规矩。”李靖辩驳道。
杜如晦一听,怎么不识好人心呢?
“哦?规矩?哪里不合规矩了?
你说的没错,我们只是负责战略,可是你看看这封君令,就是一封战略级的君令,上面说我们此次的目的是灭国高句丽,且同时要达到零战损,不死一人这就是我们的战略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