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兵王在三国 第350节
所有人,疼得死去活来的。
刘宣带着孔融走在官员当中,看着官员叫得死去活来的样子,摇头说道:“孔相,其实我很不愿意杖责打他们,而是想杀了他们。”
趴在地上的官员听到这话,心中冷飕飕的。
刘宣好大的杀气,还是想杀了他们。
孔融苦笑,问道:“都是北海国的人,殿下何必呢?”
刘宣语气冷厉,缓缓道:“杀了他们,一了百了,不会有后患。我再趁着这次的机会,安排其他的官员担任各县的县令。如今杖责二十军棍后,留下了他们的性命,他们的心里肯定会有怨气。孔相,这是你给我找的麻烦。”
孔融说道:“殿下说笑了,他们免于被杀,肯定对殿下感恩戴德。”
趴在地上的官员闻言,心中冷笑。
刘宣如此对待他们,想让他们感恩戴德,那是不可能的。
刘宣轻笑两声,很不屑的说道:“他们感恩戴德,那就算了。其实,我希望他们反抗。现在杀了他们,名不正言不顺。如果他们记恨我,然后起兵造反,杀他们就名正言顺了。田昭我都能轻松的收拾了,何况是这些胆小如鼠的县令,要收拾他们,不过是反掌之间的事情。”
此话一出,尖着耳朵听刘宣说话的官员,心中凉了半截。
刘宣把田昭都收拾了,何况是他们?
他们要造反,那是找死。
刘宣轻蔑的看了各县的县令,朗声道:“你们心里面有什么想法,或是想报仇,我都欢迎。我麾下的将领众多,许多人都还没有安排职位。你们愿意腾出位置来,正好合适。”
一个个官员听了,心中更是冰凉。
身体的痛楚,侵袭着神经。
心中的无奈,更是令人绝望失落。
他们和刘宣之间,不是一个层面的。想和刘宣掰腕子,他们连资格都没有。一个个望着刘宣和孔融离去的背影,痛苦的脸上充满了苦涩和无奈。
刘宣和孔融回到营帐,笑说道:“经此一事,各县的官员都会老老实实的。”
孔融说道:“世子这一记杀威棒,时机和轻重正好合适。”
刘宣话锋一转,沉声道:“孔相,其实我真有杀人的想法。这些官员遇到敌人来袭就轻易的投降,都是墙头草。北海国的安宁,是靠打出来的,不是靠投降出来的。”
孔融轻叹一声,也赞同刘宣的话。
一国的安危,必须是依靠自身的实力,而不是投降。
第238章 北海靖王
各县官员的事情处理完毕,刘宣没有留下这些人,直接遣散了,命令各县的官员返回。
县令是一县之长,不能长期不在。
刘宣也没有在即墨县停留,第二天就率大军往剧县赶去。大军途径胶东、平寿县,最后进入剧县境内。
越是逼近了剧县,士气愈发旺盛,士兵都期盼着打回剧县。
中午时分,大军停下来休整进食。
孔融吃过了午饭,来到刘宣的面前坐下,很轻松的说道:“世子,我们离剧县已经不足半天的路程。剧县城内,虽然有一部分是刘政这个伪王的士兵,但不足为惧。世子大军一到,刘政的军队自然灰飞烟灭。”
刘宣笑着点头,也赞同孔融的说法。
刘政是因为有田昭的扶持,才能坐上北海国的王位。
没有了田昭,刘政就是砧板上的鱼肉。
孔融神色变得郑重起来,肃然说道:“世子回到剧县后,势必要继位为王。可是朝廷式微,天下的诸侯各自为政,世子也不可能等朝廷的封号下来后,再继位为王。所以封号之事,必须要早日定下来,世子一回到剧县,就继位称王。”
刘宣闻言,心中一动。
孔融的这个提法,倒也是正确的。现在即将返回剧县,也该考虑封号了。
不过孔融提出来的,孔融应该有考虑。
刘宣问道:“孔相认为用什么封号最合适?”
孔融沉吟片刻,然后回答道:“北海国遭到兵祸,战乱四起,世子起兵靖难,以一己之力荡平内患。臣认为用‘靖’字最合适,封号靖王,北海靖王。”
“靖王,倒也可以!”
刘宣的脑中掠过了后世某部电视剧的靖王,希望和他一样也能荣登九五。
孔融见刘宣答应,心中也松了口气。
封号定了,事情就好办了。
孔融话锋一转,道:“既然世子认为可以,臣马上就拟定奏章,然后派人送到朝廷。虽说我们直接定下了王位的封号,也得知会朝廷一声。”
“可以!”
刘宣点头,抬头看向剧县的方向。
不知道此时的刘政在做什么?是不是准备着逃离,还是准备着死战。
休整了半个时辰,队伍继续启程。
大军所过之处,没有遇到任何抵挡,顺风顺水的来到剧县成楼下。
城楼下,大门紧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