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兵王在三国 第27节
孔融摆手道:“宣公子,请坐。”
“谢孔相。”
刘宣一撩衣袍,跪坐下来。
孔融问道:“宣公子来,是为了观阳县的县令一事吗?”
“是!”
刘宣直接回答。
孔融轻叹了一声,道:“宣公子可知观阳县的处境?”
刘宣道:“请孔相指点。”
孔融主动提及,意味着孔融愿意提点他,否则不会多此一举。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孔融对他也有不错的印象。
孔融解释道:“宣公子,观阳县的黄巾贼凶残暴虐,而百姓则民不聊生。宣公子去观阳县,前路危险重重,一定要慎重考虑啊。”
刘宣面色如常,不卑不亢的道:“孔相的提点,小子铭记于心。但正因为如此,我才能前往观阳县,不是吗?虽然前方危机重重,却也有机遇。”
孔融捋着颌下胡须,道:“这么说,宣公子是铁了心要去了。”
刘宣说道:“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生。”
孔融的眼中,掠过一丝精光。
刘宣把自己比作重耳,好大的口气。恰恰是这样,更令孔融欣赏。刘宣不是普通人,身上流淌着刘氏的血脉,志向远大,那是好事情。
孔融微笑道:“既如此,本相便静候宣公子的佳音了。”
话锋一转,孔融道:“昔日在吕中的府上,许劭断定宣公子有伊尹、周公的面相,本相倒是有一个问题,不知道当不当问。”
刘宣拱手道:“孔相请说。”
孔融问道:“宣公子的志向是什么?”
一句话,范围宽泛。
刘宣心中笑了起来,志向这东西,在很多人的眼中不值一提,但事实上,作用非常大。君不见,刘备每次见到人,就先说自己是皇室宗亲,再说志向是兴复汉室吗?
在孔融这样的大儒眼中,评价一个人的前途,志向就是衡量标准。
刘宣欲言又止,最后道:“小子说了,恐怕会让孔相笑掉大牙。”
孔融道:“大厅中只有你我,本相保证,绝不外传。”
刘宣坐直了身体,腰挺得笔直,缓缓说道:“小子自小立志,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掷地有声的话语,透着无尽的坚定和郑重。
孔融闻言,瞳孔骤然睁大了,品读着刘宣刚才的话,心中掀起无尽波澜。
好大的口气!
好大的壮志!
这一刻,孔融再看刘宣,忽然相信了许劭的判定。唯有刘宣这样有大志向大抱负的人,才能够配得上伊尹、周公的面相。
刘宣道:“小子胡言乱语,请孔相勿怪。”
孔融面色严肃,正色道:“宣公子缪矣,您有如此宏大的志向,本相佩服都来不及,怎么敢怪罪呢?宣公子日后有什么需要帮助的,本相力所能及的,绝不推辞。”
刘宣道:“多谢孔相。”
此时,刘宣的心中喜笑颜开。
这一趟拜访孔融,没想到一句话,竟然得了孔融的青睐,实在是意外收获。
刘宣得了任命书和印绶,便告辞离开了。
回了王府,刘宣便径直返回院子。半路上,刘宣停下来,往康王妃的院子行去。这次能成功的担任观阳县令,完全是康王妃的‘帮忙’。
不去感谢一番,对不起康王妃的‘良苦用心’。
第18章 多谢你的帮忙
刘宣往康王妃的院子行去,半路上遇到了刘裕。
此刻的刘裕,又恢复了神气。
看向刘宣的表情,完全是一副趾高气昂的模样。
刘裕拦在刘宣的身前,问道:“刘宣,你去母妃的院子吗?我都听说了,父王让你去谢谢母妃的帮助。这一回,母妃帮了你一个大忙哦。”
嘲讽的话语,透着冷漠和无情。
刘宣浑然不在意,冷冷说道:“刘裕,你还是不长记性啊。”
说着话,刘宣伸出右手。
“你别乱来。”
刘裕蹭的后退两步,神色惊恐。
刘宣笑道:“你怕什么,我又没打算对你怎么样。”
刘裕说道:“刘宣,你马上就要去观阳县赴任,能不能活着回来,都难以预料。你知道观阳县的处境吗?听说观阳县挨着东莱郡,到处都是黄巾贼。上一任县令,赴任不到十天,就被杀了,还被砍了脑袋挂在城楼上示众,下场惨淡。你去了后,啧啧……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