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金大中华 第639节
龙灏呵呵一笑:“我就知道你会问这个,这个嘛,我自然有我的道理,这艘潜水艇我最近要派大用处……今天,约翰你只管跟我一起试验这艘潜龙-1号,看看有没有什么大的纰漏,若是有,还有点时间,我们还可以尽量修正。”
大的纰漏自然是指潜艇水下的抗压问题,龙灏金源再多,也没办法独力让一艘漏水的潜水艇在海下持续航行。
霍兰听到这里,心有嘀咕,不过他还是点头道:“行,一切听伯爵您的……目前看来,潜龙-1的水面航行基本正常,现在的速度也加到了12节,证明了内燃机马达的工作情况良好。”
龙灏亦是点头道:“水面航行正常只是开始,真正重要的是水下航行情况,来,霍兰先生,我们一道下去!”
说完,两个人在一名水兵的护卫下,打开舱盖,依次进入到潜龙-1号的内部。
这一次下来,潜龙-1号的内部已经被填充得满满了,上次缺少的部件,现在都已补上,白线也都看不见了。
如今的潜龙-1号,排水量达到120吨,自重吨,最多可以容纳船员8人。
这会儿,因为是试航,为了保证宽敞和舒适性,除了龙灏和霍兰外,只有3名水手停留在各自岗位。
一名负责操控行进方向,一名负责调整动力切换和上下潜浮,还有一名就是刚刚下来的水兵,他主要负责机动(嗯,也包括激动)。
龙灏站在负责操控行进方向的水兵身后,问道:“潜龙-1的转向功能怎么样?还没试,那么。现在开始试验!”
刚才有龙灏和霍兰站在潜水艇顶部,转向什么的肯定是不能试的,所以这会儿,那名水兵精神满满地应了一声,聚精会神地操纵起来,很快。潜龙-1号就开始做起了转向。
别看潜龙-1号在转向,但艇内却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这个实验结果让霍兰等人非常惊讶,唯有龙灏老神定定:开玩笑,这可是未来经过无数次检验得出的最佳潜艇形态,虽然在我手里免不了偏差,但如此低速下的转向而已,又怎么会影响到舰艇内部呢?
试验完了转向,接着就是下潜了。这个试验最为重要,除了龙灏,艇内的其余四个人都显得有点呼吸急促。
龙灏笑了笑,道:“别紧张,有我这个少爷在,就算潜龙-1号下潜后浮不起来,我也会把你们平安地救出去的。”
这话一出,大伙的心情立刻平复下来。
毕竟。潜龙-1号从出现到下海太过仓促,任何一名水兵突然间要随船下潜到海洋深处。心里多少会有些恐惧。
那名负责操控潜浮的水兵立刻挺胸道:“怕死不当兵,能和少爷一起下潜,是我们的荣幸!……报告,潜龙-1速度已为零,现在开始下潜,内燃机已停。动力切换成电动机发动……”
码头之上,鲲鹏的技术人员留守的龙鳞海军偷闲出来逛荡的郑廷襄一伙揪心的鸳儿……总之,鲲鹏造船厂内,能聚集起来的人都聚在了这里,要不是码头不够宽阔。只怕这些人挤上来都能把码头压垮!
他们都怀揣期待满心紧张地看着潜龙-1号向远处行驶,这一次试航,可是牵动了所有人的心呢。
有人问:“船能沉到海底,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沉到海底的船,还能叫船吗?”
有人答:“一听就知道你没认真听少爷讲,那家伙当然不叫船……那叫潜艇!潜艇潜艇,顾名思义,自然就是可以下潜的舰艇啦!”
那人问:“下潜的舰艇,那不都进水了吗?进了水,怎么浮起来?”
那人答:“幸好我参加了这艘潜龙-1的改造,你这问题难不倒我,浮起来很简单,只要把潜艇内蓄水舱中多余的水排出去就可以了,我跟你讲,吃过鱼吗?见过鱼鳔吗……”
人丛中话语声不绝,尽管大部分人都是从事了一辈子造船业,但潜艇这个玩意还是太高端了,要是洋人可能还听说过,但对黄肤黑发的华人来说,就无疑于天外来物了。
新奇,处处都是新奇。
潜水艇,对郑廷襄来说也是新奇玩意,他来到美国几十年,即便是几乎融入了这个移民国家,修过大桥盖过大楼,但要说起潜水艇,他虽听闻过,但今天还是第一次看到实物。
这样的铁疙瘩,真的可以装着人潜进大海吗?
话说郑廷襄此前对龙灏还是有点小意见的:我堂堂一名美国的机械工程师,抛弃在美国打拼出来的事业,听从同窗之劝,前来投奔你,可你倒好,从头到尾也没跟我单独谈谈心,一点都没有给我应有的重视。
郑廷襄这类留美幼童,从小在异国他乡打拼,自尊心和心灵的敏感程度都相当高,因此,别看他属于‘科学知识分子’,但实际上却类似于中国古代的谋士,需要主公的一份尊重和礼遇。
但这几天下来,郑廷襄对龙灏的态度却改变了许多:他看到了龙灏与船工们一同奋战,一同为这艘潜龙-1号顺利下海试航而彻夜不眠地努力,他没有丝毫架子,能与底层的工人打成一片,而且,他虽然年轻,见识却非常广泛,潜龙-1号改造过程中遇到的很多难题,霍兰解决不了的,最后都是龙灏出主意解决的。
有些解决法子,比如潜水艇的双层壳体结构创意,就源自龙灏,郑廷襄听过之后,也连呼奇思妙想,赞叹不已。
(注:双层壳体结构,即潜水艇由内外壳组成,中间的空间充作压载水舱,控制潜浮,提高适航性。)
郑廷襄披的‘谋士外衣’,本来就单薄。在龙灏的诚恳行动下,很快就消失了。
在改造潜龙-1号的过程中,龙灏还就许多机械工程学的问题向郑廷襄提问,这种敏而好学的劲头,也非常对郑廷襄的胃口。
郑廷襄终究还是一名学者,同时他也知道龙灏在物理学上了不起的创新成就。因此,几番交流下来,他对龙灏的小意见便烟消云散,反倒是愈发觉得,只有龙灏这样尊重科学身体力行的领导人才能带领华夏民族走出深陷数百年的泥潭,重振往昔雄风。
说到底,不知不觉中,郑廷襄已然被龙灏‘收服’了,可是……他对龙灏大张旗鼓地研究这个‘潜水艇’还是持有保留态度。
在郑廷襄看来。龙灏建立鲲鹏造船厂无疑是一步正确的棋路,而建造潜水艇,则有点像无谓制造劫争,把‘劫财稀少’的己方给绕了进去。
造船,特别是建造能够远洋航行,能够打赢海仗的铁甲船,是如今的趋势,君不见。大英帝国是如何建立起来的?还不是靠它强有力的海军支撑?
这一点,德国懂。日本懂,美国也懂!
身为半个美国人的郑廷襄,对此也十分清楚,所以,当容尚勤向他发出邀请,他一听到龙灏拥有自己的造船厂。便立刻丢掉工作,带着自己的团队千里迢迢赶来投奔了。
与其说是龙灏发家的传奇故事打动了他,倒不如说是鲲鹏造船厂的光明前景吸引了他,郑廷襄明白,华夏民族要崛起。想要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巅峰,海洋上的这一课迟早要补上,建造大船建造炮船建造坚船,势在必行。
正是抱着这个想法,所以,当龙灏抛出了‘速记阁’之后,郑廷襄便会不计得失,一股脑地埋在整理分类讲解这些宝贵的造船资料当中,因为他相信,有了这些,鲲鹏造船厂就有了赶上欧洲列强的希望!
至少……可以在美国西海岸立足。
然而,大好形势之下,龙灏却突然‘不务正业’了,花费了老大功夫,就为了收服一个连美国海军自己都不要的‘潜艇设计师’,不仅如此,还带头与那个叫‘霍兰’的设计师瞎胡闹,召集了一大批船工,愣是在短短几天时间里,敲敲打打,把一艘船不像船艇不像艇的玩意推下了海!
郑廷襄叹了口气,想起了龙灏对他说过的一句话:“云耀啊,你可别小看了潜水艇,我们想要打败欧洲列强,争夺海上话语权,靠的就是它!只要这次试航没有太大的问题,我便会让鲲鹏造船厂集中精力,大批量生产这种潜水艇!”
龙少爷还要大规模建造潜水艇?
郑廷襄心里很纠结,他的感觉就好像是看着前女友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而走上歧途,自己却无能为力……他明知龙灏是在走一条‘错误’的道路,却没办法去劝阻。
想到这里,郑廷襄的眼神焦距重新回到了海面,回到了那个逐渐变小的潜龙-1号上。
或许,这次试航要失败了……才好呢。
郑廷襄的心里猛然跳出一个自己都不敢想象的念头。
大的纰漏自然是指潜艇水下的抗压问题,龙灏金源再多,也没办法独力让一艘漏水的潜水艇在海下持续航行。
霍兰听到这里,心有嘀咕,不过他还是点头道:“行,一切听伯爵您的……目前看来,潜龙-1的水面航行基本正常,现在的速度也加到了12节,证明了内燃机马达的工作情况良好。”
龙灏亦是点头道:“水面航行正常只是开始,真正重要的是水下航行情况,来,霍兰先生,我们一道下去!”
说完,两个人在一名水兵的护卫下,打开舱盖,依次进入到潜龙-1号的内部。
这一次下来,潜龙-1号的内部已经被填充得满满了,上次缺少的部件,现在都已补上,白线也都看不见了。
如今的潜龙-1号,排水量达到120吨,自重吨,最多可以容纳船员8人。
这会儿,因为是试航,为了保证宽敞和舒适性,除了龙灏和霍兰外,只有3名水手停留在各自岗位。
一名负责操控行进方向,一名负责调整动力切换和上下潜浮,还有一名就是刚刚下来的水兵,他主要负责机动(嗯,也包括激动)。
龙灏站在负责操控行进方向的水兵身后,问道:“潜龙-1的转向功能怎么样?还没试,那么。现在开始试验!”
刚才有龙灏和霍兰站在潜水艇顶部,转向什么的肯定是不能试的,所以这会儿,那名水兵精神满满地应了一声,聚精会神地操纵起来,很快。潜龙-1号就开始做起了转向。
别看潜龙-1号在转向,但艇内却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这个实验结果让霍兰等人非常惊讶,唯有龙灏老神定定:开玩笑,这可是未来经过无数次检验得出的最佳潜艇形态,虽然在我手里免不了偏差,但如此低速下的转向而已,又怎么会影响到舰艇内部呢?
试验完了转向,接着就是下潜了。这个试验最为重要,除了龙灏,艇内的其余四个人都显得有点呼吸急促。
龙灏笑了笑,道:“别紧张,有我这个少爷在,就算潜龙-1号下潜后浮不起来,我也会把你们平安地救出去的。”
这话一出,大伙的心情立刻平复下来。
毕竟。潜龙-1号从出现到下海太过仓促,任何一名水兵突然间要随船下潜到海洋深处。心里多少会有些恐惧。
那名负责操控潜浮的水兵立刻挺胸道:“怕死不当兵,能和少爷一起下潜,是我们的荣幸!……报告,潜龙-1速度已为零,现在开始下潜,内燃机已停。动力切换成电动机发动……”
码头之上,鲲鹏的技术人员留守的龙鳞海军偷闲出来逛荡的郑廷襄一伙揪心的鸳儿……总之,鲲鹏造船厂内,能聚集起来的人都聚在了这里,要不是码头不够宽阔。只怕这些人挤上来都能把码头压垮!
他们都怀揣期待满心紧张地看着潜龙-1号向远处行驶,这一次试航,可是牵动了所有人的心呢。
有人问:“船能沉到海底,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沉到海底的船,还能叫船吗?”
有人答:“一听就知道你没认真听少爷讲,那家伙当然不叫船……那叫潜艇!潜艇潜艇,顾名思义,自然就是可以下潜的舰艇啦!”
那人问:“下潜的舰艇,那不都进水了吗?进了水,怎么浮起来?”
那人答:“幸好我参加了这艘潜龙-1的改造,你这问题难不倒我,浮起来很简单,只要把潜艇内蓄水舱中多余的水排出去就可以了,我跟你讲,吃过鱼吗?见过鱼鳔吗……”
人丛中话语声不绝,尽管大部分人都是从事了一辈子造船业,但潜艇这个玩意还是太高端了,要是洋人可能还听说过,但对黄肤黑发的华人来说,就无疑于天外来物了。
新奇,处处都是新奇。
潜水艇,对郑廷襄来说也是新奇玩意,他来到美国几十年,即便是几乎融入了这个移民国家,修过大桥盖过大楼,但要说起潜水艇,他虽听闻过,但今天还是第一次看到实物。
这样的铁疙瘩,真的可以装着人潜进大海吗?
话说郑廷襄此前对龙灏还是有点小意见的:我堂堂一名美国的机械工程师,抛弃在美国打拼出来的事业,听从同窗之劝,前来投奔你,可你倒好,从头到尾也没跟我单独谈谈心,一点都没有给我应有的重视。
郑廷襄这类留美幼童,从小在异国他乡打拼,自尊心和心灵的敏感程度都相当高,因此,别看他属于‘科学知识分子’,但实际上却类似于中国古代的谋士,需要主公的一份尊重和礼遇。
但这几天下来,郑廷襄对龙灏的态度却改变了许多:他看到了龙灏与船工们一同奋战,一同为这艘潜龙-1号顺利下海试航而彻夜不眠地努力,他没有丝毫架子,能与底层的工人打成一片,而且,他虽然年轻,见识却非常广泛,潜龙-1号改造过程中遇到的很多难题,霍兰解决不了的,最后都是龙灏出主意解决的。
有些解决法子,比如潜水艇的双层壳体结构创意,就源自龙灏,郑廷襄听过之后,也连呼奇思妙想,赞叹不已。
(注:双层壳体结构,即潜水艇由内外壳组成,中间的空间充作压载水舱,控制潜浮,提高适航性。)
郑廷襄披的‘谋士外衣’,本来就单薄。在龙灏的诚恳行动下,很快就消失了。
在改造潜龙-1号的过程中,龙灏还就许多机械工程学的问题向郑廷襄提问,这种敏而好学的劲头,也非常对郑廷襄的胃口。
郑廷襄终究还是一名学者,同时他也知道龙灏在物理学上了不起的创新成就。因此,几番交流下来,他对龙灏的小意见便烟消云散,反倒是愈发觉得,只有龙灏这样尊重科学身体力行的领导人才能带领华夏民族走出深陷数百年的泥潭,重振往昔雄风。
说到底,不知不觉中,郑廷襄已然被龙灏‘收服’了,可是……他对龙灏大张旗鼓地研究这个‘潜水艇’还是持有保留态度。
在郑廷襄看来。龙灏建立鲲鹏造船厂无疑是一步正确的棋路,而建造潜水艇,则有点像无谓制造劫争,把‘劫财稀少’的己方给绕了进去。
造船,特别是建造能够远洋航行,能够打赢海仗的铁甲船,是如今的趋势,君不见。大英帝国是如何建立起来的?还不是靠它强有力的海军支撑?
这一点,德国懂。日本懂,美国也懂!
身为半个美国人的郑廷襄,对此也十分清楚,所以,当容尚勤向他发出邀请,他一听到龙灏拥有自己的造船厂。便立刻丢掉工作,带着自己的团队千里迢迢赶来投奔了。
与其说是龙灏发家的传奇故事打动了他,倒不如说是鲲鹏造船厂的光明前景吸引了他,郑廷襄明白,华夏民族要崛起。想要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巅峰,海洋上的这一课迟早要补上,建造大船建造炮船建造坚船,势在必行。
正是抱着这个想法,所以,当龙灏抛出了‘速记阁’之后,郑廷襄便会不计得失,一股脑地埋在整理分类讲解这些宝贵的造船资料当中,因为他相信,有了这些,鲲鹏造船厂就有了赶上欧洲列强的希望!
至少……可以在美国西海岸立足。
然而,大好形势之下,龙灏却突然‘不务正业’了,花费了老大功夫,就为了收服一个连美国海军自己都不要的‘潜艇设计师’,不仅如此,还带头与那个叫‘霍兰’的设计师瞎胡闹,召集了一大批船工,愣是在短短几天时间里,敲敲打打,把一艘船不像船艇不像艇的玩意推下了海!
郑廷襄叹了口气,想起了龙灏对他说过的一句话:“云耀啊,你可别小看了潜水艇,我们想要打败欧洲列强,争夺海上话语权,靠的就是它!只要这次试航没有太大的问题,我便会让鲲鹏造船厂集中精力,大批量生产这种潜水艇!”
龙少爷还要大规模建造潜水艇?
郑廷襄心里很纠结,他的感觉就好像是看着前女友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而走上歧途,自己却无能为力……他明知龙灏是在走一条‘错误’的道路,却没办法去劝阻。
想到这里,郑廷襄的眼神焦距重新回到了海面,回到了那个逐渐变小的潜龙-1号上。
或许,这次试航要失败了……才好呢。
郑廷襄的心里猛然跳出一个自己都不敢想象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