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境中的第三帝国 第183节
“万一.......这是德国政府为了让我们放松警惕而设的一个圈套呢?”挪威首相忧虑的提出。
“不可能!”科赫部长立刻反驳道:“从吉斯林的态度来看,他肯定早就通过秘密渠道向德国政府摇尾巴了。但凡德国人想入侵我们,只需要和这位挪威武装部长打个招呼,就能里应外合,轻松登陆我们的领土。”
“按照这么看来,德国政府完全没有必要多此一举的费力跟我们商谈武器买卖交易。”情报部负责人显然也很认同科赫的分析,跟着响应起来。
“那吉斯林现在.......”首相问道。
“他不过是在自作主张而已。”一想到德国这样的强国没有和吉斯林同流合污,科赫就松了一大口气:“没有德国的肯定,吉斯林闹得再欢,也掀不起太大问题。”
在此之前,科赫一直担心吉斯林会做出格的事,引来德军的入侵。事实上,以大家对吉斯林的了解,早就猜到他肯定已经向德国方面投出合作之类的信号。
而德国发来的武器买卖,却从侧面解除了科赫的这种忧虑。
吉斯林肯定联系过德国了,可即便如此,德国政府还愿意为挪威政府提供武器。这就说明德国的领导人并不认同吉斯林的要求或者提议,且没有占领挪威的兴趣。
与吉斯林这种蠢货相反,德国的领导人要聪明的多。他们显然明白一个中立的挪威对德国有多大好处,所以没有被吉斯林提供的大好战机勾引。
能如此理智的分析,在有外国内应主动投怀送抱的诱惑下,还能冷静选择最稳妥有利的行动方式。放弃唾手可得的灭国之功,引导事态往和平安定却有利于自身的方向发展。这位第三帝国的元首虽然聪明的有些恐怖,但却反而让科赫安心。
这为德国元首是一位聪明人,所以不会像吉斯林那样被表面的利益所诱惑。只要事态没有进一步恶化,科赫确信他会尽可能的帮挪威保持中立,做一个有利于德国的“棋子”。
现在整个挪威高层,就只有吉斯林那个白痴还蒙在鼓里,妄想等来德国方面的支持。可叹,可憎,更可悲!
正文 第二百四十章 冷漠的旁观者
纳维亚半岛东部,一个身为北欧最强国的成员,至始至终却都没有半点表示。
这个北欧国家第一王国,就是同时身为国联创始会员国的瑞典,称霸北欧的北方传统势力。
瑞典的位置非常关键,东北部与芬兰接壤,西部和西北部与挪威为邻,东濒波罗的海和卡特加特海峡,西南临北海,并与丹麦隔海相望。可以说,只要瑞典政府愿意,插手北欧任何一处的地区动荡都是轻而易举。
虽然近些年瑞典恪守中立,加之国土人口密度稀少,似乎显得有些疲软懦弱。可是,这并不代表曾经的那个纳维亚霸主消失了!
16世纪60年代起,瑞典率先在北欧地区通过军事改革建立起一支战斗力极强的陆军,并仗着日益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开始了延续一个半世纪以上的对外战争,建立波罗的海地区的霸权!
自1630年插手导致全欧洲动乱的三十年战争起,这位北欧强国更是国势盛极一时。
当初瑞典先是击败丹麦,成为纳维亚半岛的第一强国。接着又跃进欧洲大陆,构建起横跨波罗的海两岸的强权,成为当时欧洲举足轻重的国家。在那时,整个北欧只有一个强国,那就是瑞典!
直到1699-1721年在与波兰、丹麦、俄国组成的三国联盟进行的北方大战中战败后,瑞典国势渐衰,这才从波罗的海霸主地位上跌落下来。
可是,以瑞典的人口基数,敢于挑战庞大的俄国,这本身就是对其实力的一种证明。
再者,虽然瑞典的国土人口密度不高,但它的国土面积也不小。其地域辽阔,足有45000平方公里之广,几乎跟和法国这样的欧陆大国面积相当,甚至比墨索里尼的意大利王国本土面积还有多出一截,堪称欧洲的第五国土大国!
加之与德国近些年的合作,使得瑞典拥有了大量外汇,并凭此建立了一支具备相当实力的空军。而它的海军,向来都是纳维亚国家里最强的。还有就是瑞典较为发达的军工业,也为自己的陆军提供了相当程度的保障,使之拥有与任何敌人一战的本钱。
所以,在挪威政府为英军“借道”的无理要求焦头烂额的同时,瑞典会议室内的将军们却是一片沉着冷静。
“德国人希望我们尽到中立国的本分,向他们继续公平出售物资。英国人希望我们能尽到国联创始成员国的责任,为了芬兰和平给他们的军队借道通过。我们答应了德国人的买卖,却拒绝了英国人的要求,这会不会显得不太中立?”
说话的人是瑞典陆军总司令,格朗瓦尔上将。毕竟手底下有挪威陆军15倍的兵力,这位瑞典的陆军上将底气就是要硬一些,说起话来还有心情开这种小玩笑。
“话不能这么说,德国人的要求只是想做做生意,这好办。可英国人的要求却要我们放开国防,任由外国军队踏上我们的国土,这可不好办。再者,比起英国这种向来霸道的超级强国,我个人跟倾向于和德国这种新兴强国打交道。即便是借道,我认为哪怕是同意德军借道也比同意英军借道要安全一些。”国王的幕僚接着格朗瓦尔的话分析道。
幕僚这样分析,并不是说德国比英国更值得信任。而是由于德国是近邻,英国又非远亲。
德国急了,只需要一场登陆德军就能上岸。英国急了,要收拾咱瑞典还得先拿下挪威才过得来。
至于拿下挪威,凭大英帝国的实力当然没问题。可挪威虽然弱,岸防部队却也还算拿得出手。等到英军要是真对挪威大打出手,这打完也该肉痛一下。
这时候,要想凭一支受创的远征军击败本土作战的15万瑞典精锐部队,哪怕是大英帝国也难以保证胜率几何。
“不错。”国王点了点头,对这位颇为聪明的幕僚赞赏道:“你刚才说的那些,很符合我的想法。得罪英国的后果不过是少几张可有可无的订单,得罪德国可就不止是生意问题,更多的还有国家安全问题了!”
显然国王陛下也早就考虑过后果,并在权衡之后选择了倾向德国的选项。
“那么,我们怎么跟英国那边交代呢?他们和法国可是国联常任理事国,身在国联的我们有义务服从国联常任理事国一致决定的安排。”外交部长急急忙忙的跳出来,为了自己将来的工作讨一个说法。
他可是要和国际打交道的,要是这么明目张胆的拒英亲德,他以后的工作还怎么开展!
“这个好办!”格朗瓦尔上将大手一挥,豪气的为外交部长出起主意来:“英国人的理由不是要支援芬兰吗?他们要求挪威和瑞典给英军‘借’出贯穿全国领土的通行路线,名义上为的不就是把远征军送去芬兰抗击苏联吗?”
被格朗瓦尔这么一问,外交部长有些摸不着头脑的点了点头:“对啊,这些我都知道。正因为如此,所以这件事才不好办。”
叹了口气,外交部长赶忙借机向在座的各位瑞典高层诉苦道:“我们瑞典是国联的创始国,英国又是国联的常任理事国。现在他们借着援助芬兰的名号,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要求我们为了资本主义世界尽到义务,同意英军穿过我们的国土,前往与芬军并肩作战。虽然这样有损我们的国家权益,但是却有一个高大的理由,所以很难拒绝。”
底下头来,外交部长说出了一条沉重的坏消息:“至少,在国联内部,绝大多数成员国都认为英国提出的要求情有可原,赞同让我们和挪威开放国境的提案。”
“哼!那些自私自利的外国政客当然不会在乎我们将要付出多少,他们只感兴趣自己的国家能得到什么!”国王冷哼一声,愤愤的咒骂道。
“陛下,听完以后,我想我的方案应该能解决现在的问题。”格朗瓦尔微笑的起身转向国王所在方向,立正汇报道:“我建议,由陆军组建出一个缩编师做做样子,开赴芬兰战场,替英军参加援芬战争。这样一来,我们也算尽了国联成员国的义务。”
格朗瓦尔的建议刚讲完,立刻就引起了轩然大波。
大家都明白,他的建议说到了点子上。如果国联那边要把“开放边关给英军借道”算成是一种义务,那直接出兵援芬,当然算更直接的尽义务了。
毕竟英国给出的道德制高点就是他们出了兵。那要是瑞典也能出兵,他们还有什么理由谴责瑞典逃避国联成员国的义务!
“可是.......”国王的幕僚忧虑的看了国王一眼。
“别可是了,我来替你说!”见幕僚欲言又止,外交部长干脆插话讲道:“这样一来,我们又会得罪苏联这个庞然大物。要是苏联最后赢了芬兰,当然,他们肯定能赢,这一点毫无悬念,那么到了芬军战败的时候,就是我们与苏联接壤的时刻。”
遗憾的摇了摇头,外交部长叹息道:“将军你认为到了那时候,苏联会放过和他们作对的瑞典吗?我想,没人会相信吧。”
以芬兰的国力与军力,对比苏联的庞大战争实力,只要脑子没坏的正常人都能猜得到结果。不错,军事界的确经常出现奇迹,有时候放手一搏赌上一赌或许也能赢下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可就芬兰而言,却是连创造奇迹的本钱都不具备!
格朗瓦尔咬了咬牙,坚持道:“实在不行,就让我们的人号称志愿军,全部退出瑞典军籍。反正也是给国联做做样子,没必要搞得那么正规。否则的话,这也不行那也不能,我们难道什么都不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