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境中的第三帝国 第136节
在文章中,莱因哈特无中生有的指出波兰人以为德军坦克不过是有一层镀锡铁皮而已,把魏特曼经历的这场战斗描述成波兰人成群结队地冲向两辆巨大的坦克,但他们的刀剑和长矛却无法给德军造成任何损伤,最后心灰意冷的绝望溃逃。
更无耻的是,莱因哈特甚至专门找来了几名记者,在后方给一辆T3坦克上面摆了几只长矛,然后拍下来照片作为波兰骑兵刺坦克的证据。
最终这篇文章一出来,立即就震惊了很多人。
更令人不解的是,德国和波兰两边的政府,居然都默认了文章的真实性!在这件事上,两个战争中的敌对国居然难得地达成了一致——装,揣着明白装糊涂。
对德国政府而言,文章表现了他们的先进与波兰的落后,一边宣扬第三帝国“闪击战”的威力一边嘲讽对手的弱小与愚昧。话里话外一个意思,这样的国家,难道应该存在于宇宙间吗?难道不应该由伟大的元首带着它走向富强吗?
对波兰政府而言,他们认为文章赞美自己的英雄主义精神,塑造一种“唐吉坷德式(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剧形象,可以博得国际联盟上的同情以及帮助。
不过从最终的结果上来讲,德国显然是获利最大的一方。因为国际联盟的国家在看完这片报道,并对照完波兰政府的默认态度后,居然也在舆论的带动下真的出现不少相信的人,最终抛弃了“愚蠢的”波兰。
“元首,我们这么瞎编不太好吧。”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德国社工报社的社长总觉得“骑兵砍坦克”这种瞎话实在是扯的太大了点,怪丢人的。
“怎么?你觉得没人会信。”莱因哈特冷笑一声,摆手道:“我可以很确定的告诉你,即便是在几十年以后,相信我这段瞎话的人也还会有不少(因为他当年也被骗的相信过一段时间)。”
一向严谨的报社社长先生现在很想对这位任性的元首破口大骂,即便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但也不能乱涂乱画啊!
仿佛看穿了社长先生的心理活动一般,莱因哈特微笑道:“没什么好担心的,文章都发表了,还能收回来不成?我说会有人信就一定会有人信,虽然骗那些政客骗不了,骗他们的民众是绰绰有余的。能通过欺骗骗民众来引导舆论,这就够了!”
“另外”莱因哈特坏笑道:“我就想恶心一下墨索里尼那个孙子,让他后悔当初没有抓住机会和我们一起欺负弱小。这家伙可是随时随刻都希望能好好秀一秀他那看上去很结实的肌肉,要是看到号称全欧洲第五的波军这么蠢,他居然没有趁机炫耀‘新罗马帝国’的武力,想必一定会把肠子都晦青吧!啊哈哈哈........”
正文 第一百八十六章 国联在行动
国际联盟,简称国联,是《凡尔赛条约》签订后由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主倡议组成的国际组织。
这个看起来庞大的多国联盟,成立于德国历史上住屈辱的一天,也就是1920年1月10日《凡尔赛条约》正式生效的这一天。其中,《凡尔赛和约》的第一部分甚至还被列入了《国际联盟盟约》。
那时,别说莱因哈特还没有穿越,就算他当时穿越了也改变不了这个联盟的出现。这个在美国总统威尔逊主持下宣告正式成立的国际联盟中,凡是在大战中对轴心国宣战的国家和新成立的国家都是其的创始会员国,要说德国人会心甘情愿接受这样成分的联盟管理,那才是见了鬼。
不过好在威尔逊总统因与英、法争夺领导权失败,导致美国最终未加入国联。从而使得美国参议院拒绝批准《凡尔赛条约》及《国际联盟盟约》,并否决加入国联。
当然,美国的以上举措顺带也削减了《凡尔赛条约》的作用,着实帮了德国不小的忙。
至今为止,国联最初规定的美、英、法、意、日五个常任理事国中。美国一早就退出了,日本和意大利在1933年与1937年相继退出。历史上本该在1926年加入国联的德国,因为莱因哈特从中作梗,至始至终都没有与国联扯上半点联系。
如此一来,所谓的国联,现在也只不过是英法两个常任理事国实现自身利益的工具罢了,毫无公平可言。
此时此刻,英法两国操作下的国联又有了新的动作。
“我们国际联盟绝对不应该向武力低头!国联的每一个成员国都应该团结在英法两国的旗帜下,捍卫国联的荣耀与自由.........”一名英国发言代表正站在发言台侃侃而谈。
“可是,在我们最需要团结的时候,我们内部的某个成员国居然还持强凌弱,侵略着另一个盟友,这是绝不容允许的!”英国发言代表先是眯着眼睛环顾一圈四周,随即便厉声道:“苏联,这个原本我们准备选为新一个国联常任理事国的的国家,居然就是入侵波兰的元凶。”
一头蓬松金发的英国代表看上去义正言辞的道:“我不知道苏联,这个国联的成员国是处于何种心态挑起了与另一个成员国之间的战争。我只知道,这一行为本身,就已经是对我们国际联盟的极度蔑视与污染!在我们国联内部,绝不允许有这种害群之马!”
英国代表的发言刚刚结束,就立刻迎来了法国发言代表们的附和:“没错,法兰西代表在此提议,从我们国联中永久开除苏联!”
“复议!”英国代表心领神会的赞同。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英法两国为了在国联内排挤开苏联这个庞然大物,进一步维护他们主导地位的举措。
英法两国的代表显然也知道这一切。只不过,他们绝口不提权利的分配,只把矛头对准苏联的错误。
但其实只要趁机发挥,开除了苏联这个国联中仅剩的一个可以与英法抗衡的大国,那国联的主导权还不是就稳稳的攥在英法的手中了。
国联本来就是英法为了实现自己国家利益一手促成的国际组织。在这个组织里,英法不可能允许苏联这样一种意识形态与他们完全对立的庞然大物存在。从国联中开除苏联,他们早有此意,缺的不过是一个理由罢了。
现在,苏联给了他们这个理由!
...........
如果说要用一个例子来信任热锅上的蚂蚁,那此时的赫鲁晓夫还有叶若夫就再合适不过了。
科瓦廖夫和铁木辛哥的两个方面军打了二十多天,居然还停留在边境线周围。为了督促两位将军全力以赴,斯大林决定派出赫鲁晓夫和叶若夫两位政治亲信,加强前线苏军的政治思想觉悟,意图激励部队更勇敢的作战。
可惜事与愿违,赫鲁晓夫和叶若夫两位搞政治的专家,一赶到前线就瞎做指导,强迫铁木辛哥和科瓦廖夫两位将军把许多弹药不足的部队也全都堆上了前线,寄希望于士兵们用人海战术压垮波军防线。
科瓦廖夫和铁木辛哥不服从还不行,他们要是敢多说一个不字,马上就可能被扣上一顶怯战的帽子。这么一来,说不定前段时间进攻不利的错就都被两位政客顺势推给到他们头上。
那好吧,反正也打不开局面,不如闭上嘴任由赫鲁晓夫他们折腾一下,反正他们失败后责任也算不到自己头上。
结果成千上万的苏军按照波军训练手册上规定的那样,在一群无能的基层指挥官带领下,笨拙的一次次冲击着波军构筑好的防御工事。
两天下来,全线推进的苏军人海损失了超过三万名战士,却依旧没有打开局面。
虽然效率低下,不过苏军毕竟还是拼着高昂的伤亡比例给波军造成了不小损失。假以时日,再丢下几万乃至十几万具尸体后,要击穿没有预备队的波军防线也不是不可能。
可问题就在于,斯大林今天上午刚刚收到了国联因为苏军入侵波兰而开除苏联会籍的报告。暴跳如雷的斯大林一怒之下命令赫鲁晓夫和叶若夫转告两位将军,让他们务必在三天内拿下华沙,以扬苏联国威!
为什么命令是拿下华沙而不是击穿防线,这其中是有原因的。并不是斯大林好大喜功,盲目的瞎制定军事目标,而是赫鲁晓夫和叶若夫在为了掩盖自己的无能,在一天前就欺骗斯大林说他们已经帮助苏军将领们拿下的波军边境线上的全部敌军,苏军正向波兰腹地推进。
得到消息的斯大林,当天在莫斯科召开的会议上还当众点名嘉奖了他们两个。
现在,按照赫鲁晓夫和叶若夫的汇报看来,歼灭了波军东部主力的苏军也差不多快要推进至华沙周围了。远在千里之外的斯大林仅从报告来看,自然会判断出三天拿下华沙实属应该。
最终,专业的军事将领铁木辛哥忍不住发话了:“这们打下去时间肯定来不及了。我建议你们回复主席,就说波军又从西线调来了大批援军,我军需要多花一些时间来剿灭。”
赫鲁晓夫擦着额头的冷汗摇头道:“不行不行!为了圆一个谎言而编造另一个谎言,这下下去迟早会出大问题的。”
“不会的!”铁木辛哥毕竟也算得上是一名久经沙场的苏联名将,虽然比起德国的将军们要逊色不少,但在现在的苏联将领中也是矮个中的高个子。
铁木辛哥对着已经毫无头绪的赫鲁晓夫和叶若夫讲解道自己想了很久的计划:“利用这次争取来的时间,我和科瓦廖夫将军会调集能调来的全部战机空袭波军阵地,同时在此空袭期间利用德国人帮我们修建的铁路尽可能多的运来弹药。几天的空袭后,再把补充了弹药的部队集中调去冲锋,十有八九都能拿下已经摇摇欲坠的波军防线!”
赫鲁晓夫与叶若夫听完后顿时看见了希望,连忙感激的对铁木辛哥道“将军不愧是我们苏联的名将,两枚红旗勋章的获得者。此战若胜,我们一定在主席面向大力歌颂将军的指挥才华!”
你们不诋毁我就谢天谢地了,铁木辛哥心里暗暗想到。